——寫在《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出版之際
黨委書記 趙曉和
當朱守良同志把《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一書送給我的時候,一見題目便有種欣喜的感覺,這是他和宣傳部的幾位同志繼去年十二月份出版《安慶師范學院與皖江文化》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新作。這在學術界目前可是一個尚未有人涉獵的領域。讀完書稿,我覺得這本書浸潤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它記載了安慶師范學院歷史沿革,展示了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文化的輝煌,具有厚重的歷史感和較高的現實啟迪價值。
這本書集中研究了從安徽省省學敬敷書院到安徽大學堂、安徽武備學堂、安徽陸軍學堂、安徽法政專門學校、省立安徽大學、國立安徽大學的四十四位代表性人物,他們都是當時的著名教育家、知名學者和革命志士。這些人物具體分為教育管理者、執教者和優秀學子三個部分:教育管理者中有著名學者、翻譯家嚴復,著名革命家徐錫麟,著名法學家光明甫,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數學大師何魯,著名文史學者劉文典、楊亮功,著名經濟學家陶因等;執教者中有著名文學家郁達夫、蘇雪林、朱湘、馮沅君、蘇曼殊、許杰,桐城派末期大師姚永樸,著名學者陳望道,著名經學家周予同,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著名化學家丁緒賢等;優秀學子中有一代國畫宗師黃賓虹,漢藏語言學界的一代巨擘邢公畹,著名革命家柏文蔚、熊成基、方振武、倪映典,著名教育家房秩五等。
真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在安徽高等教育的起步時期,居然有如此眾多的學者名流先后來此傳道授業,杏林春雨潤育了無數篤學報國之士,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我在進安慶師范學院工作以前,長期在安慶市工作,對皖江高等教育的發展史,特別是對安慶師范學院的前身是安徽高等教育的源頭比較熟悉,自以為對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比較了解。讀完這部書稿后,我才知道,我對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的了解還不夠全面,不夠系統,還有更多的名流大師、哲人、智者、志士為我所不知曉。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是迄今研究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的一本最為系統的著作。它填補了皖江乃至安徽高等教育歷史人物研究的空白,不僅是皖江教育文化的一部力作,也是安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該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拓展了皖江地域文化的研究領域,豐富了皖江地域文化的研究內容。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發生發展主要是在安徽省原省會安慶展現的。清末,安徽省省學敬敷書院改為安徽大學堂,后歷經了安徽高等學堂、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省立安徽大學和國立安徽大學等不同時期。她的發展變遷與安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安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密不可分。《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是皖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堪稱《安慶師范學院與皖江文化》姊妹篇。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對拓展皖江文化的研究范圍和尋求皖江文化的整體特征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除了學術研究方面的價值,這本書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書中研究 的代表性人物客觀、真實、生動,翻開它,你會覺得這些人物仿佛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一言一行,似乎一點也不曾遠去。在不經意間,你會感受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以人為本、崇尚學術、服務經濟、重視道德教育、引領社會風尚的諸多理念以及特有的人文品格、人格魅力、教學情懷和教學智慧。這些理念和精神在今天不但不顯得過時,反而愈發閃光。當前在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尊師重教、強化師德教育的今天,弘揚他們的精神理念,無疑能夠給予安徽高等教育乃至安徽教育界的管理者、廣大教師、莘莘學子無窮的啟迪和激勵。這對打造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培養品學兼優的學生,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具有重大的促進意義。這本書可以說是教育界進行師德師風教育、學風校風教育的一部生動教材,它對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價值。
我很感謝作者為安徽省高等教育的“源頭”——安慶師院校史研究和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所做出的突出貢獻。眾所周知,安慶師范學院是由清末安徽省學敬敷書院發展演變而來,她的變遷歷史實際上就是皖江和安徽高等教育的發展脈絡。朱守良等幾位同志從2003年初就開始致力于研究校史,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以及浩繁的文獻,挖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再現了眾多校史人物光彩而動人的畫卷,使校史研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和境界。他們把形成的稿件通過校報“百年校魂”欄目刊登,并且在《人民政協報》、《新安晚報》、《江淮時報》等重要媒體上刊登多篇,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也達到了宣傳學校的效果。
在研究的基礎上,作者充分彰顯不同人物身上所蘊涵的 “愛國、愛教、愛校、愛學、愛民”等精神,積極對大學生開展了以“百年校魂”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他們的教學項目“大學生德育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安徽省2005年教學成果三等獎;他們的研究論文在《中國高教研究》、《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研究著作《安慶師范學院與皖江文化》2005年12月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現在,他們集中而系統地研究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的著作又出版了,這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我祝愿他們,也真心希望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繼續以這種不畏艱難的精神去探索學術;我期盼著更多的學者對校史、對皖江文化、對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開展更深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
(黨委宣傳部部長朱守良主編的《皖江近現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一書日前已由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文系校黨委書記趙曉和為該書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