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龍山校區行政樓一樓會議室召開擴大會議,黨委副書記、院長汪青松教授為全校處級干部作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讀》的十七大學習輔導報告。黨委書記趙曉和,黨委委員、副院長時新中、王海燕,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殷紅,副院長張群等領導與全體處級干部一起聆聽了報告。
黨委書記趙曉和主持報告會
報告分為三個部分,按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條主線帶領與會人員系統地認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三大基本問題的正確回答;第三、經濟文化不發達的東方大國在新世紀、新階段應該舉什么旗、走什么路。
汪院長指出,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作出我們黨兩次飛躍的概括;1992、1997年黨的十四大、十五大明確指出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到黨的旗幟上,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2003年黨的十六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闡發科學發展觀;2007年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新時期黨的三大創新理論科學整合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成果。
汪院長在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三大基本問題的正確回答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我們黨在探索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理論和實際問題回答的成果。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回答,闡明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路向”問題;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回答,闡明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路標”問題;對“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回答,闡明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路徑”問題。
汪院長特別強調,胡錦濤所作的黨的十七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闡述,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共產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為我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汪院長說,我國是跨越資本主義制度“卡夫丁峽谷”之后從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如何回答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根本問題,關系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來之不易。黨的十七大報告通過“三個永遠銘記”,回顧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與新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偉大歷程的關系,所闡述的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毛澤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奠基人,鄧小平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江澤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向二十一世紀,胡錦濤開辟了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廣闊前景。
他指出,可以從路向、路標、路徑三個方面把握胡錦濤總書記闡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在“路向”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在“路標”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在“路徑”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括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汪院長還結合考察瑞典期間的經歷和感受指出,世界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的勝利發展既要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要根據時代和國情走出符合本國實際的發展道路。實踐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沿著已經開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
趙曉和書記主持報告會。他指出,黨的十七大之后,我校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的熱潮,各院系、部門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次汪青松院長的報告,通過高度的概括和細致的分析,使與會人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廣大教職員工當前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作用。他強調,學習十七大報告,關鍵是要學原文,讀原著;廣大教職員工要按照校黨委的要求,在深刻領會十七大報告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用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