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安慶師范大學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這是學校在開啟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征程、全校師生員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學校第二次黨代會肩負著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統籌規劃、引領發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總結過去五年來學校黨的建設和事業發展取得的好成績、形成的好經驗,也要認真研判新形勢、應對新挑戰,為學校新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錨定方向、擘畫藍圖。為迎接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的召開,特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發展成就巡禮】系列報道。
自學校第一次黨代會召開以來,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心聚力抓黨建,一心一意促發展,搶抓機遇奮勇爭先,黨建與發展融合共促卓有成效。
行針步線謀黨建 一體兩翼三協同
學院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著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在持續推深做實“五抓五促”的基礎上,以推進名師培養工程和IT先鋒青年工程為著力點打造黨建品牌,不斷探索構建以學院黨委政治履責、把關引領為主體,師生黨支部聯動的“一體兩翼三協同”黨建工作藍圖。
學院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能力提升計劃為綱,分類建設、統籌規劃教師和學生黨支部建設,強化“兩翼”作用發揮。統籌推進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工程,加強黨支部建設與系室科所建設、組織建設與群團發展、校園育人與社會育人相協同,促進黨建與發展的深度融合。

2021年12月,學院赴金寨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
樣板建設強示范 輻射帶動有力量
學院以樣板黨支部培育建設為抓手,通過黨建帶團學工作、黨建促業務發展、黨建促社會服務,與結對鄉村振興點(扶貧點)、社區基地、市校合作區開展共建合作,提升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黨支部帶動輻射作用,形成了“133”黨建工作模式,即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的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通過抓機制建設、抓隊伍提升、抓創新拓展,提升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科研創新及成果轉化能力、提升服務社會水平。
學院獲批校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黨組織。教師第三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并獲批安徽省黨建工作“領航計劃”示范庫培育項目。研究生黨支部入選校第二批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建設單位,數字媒體技術黨支部入選校級“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對象。學院黨組織獲省級表彰3次,學院團組織獲國家、省級表彰各1次。學院黨史學習教育、思政育人等工作受到“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網、光明網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2021年10月,學院舉辦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聯網應用創新大賽
質量工程強基礎 優化資源強龍頭
學院始終堅持以質量工程為杠桿,推動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深層次改革,教學管理有序規范,課程思政建設卓有成效。學院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兩個(數字媒體技術、物聯網工程),獲批國家級IT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教育部“AI+智慧學習”共建人工智能學院項目試點學校、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中科曙光大數據研發中心等國家級和省級質量工程項目80余項。學院榮獲省級教學成果8項,省級精品課程和示范課程16門。成功申報省級課程思政建設項目10余項,5門課程獲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門課程獲評教學示范課。學院教師獲省級教學名師、教壇新秀、優秀教師等表彰及教學競賽獎20余人次。獲校級課程思政教學大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并獲“優秀組織獎”。
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緊抓安徽省高峰培育學科和博士點立項建設契機,以平臺建設促進團隊建設,形成以國家級平臺為核心,省級平臺(團隊)為支撐的多層次、跨學科的科研創新體系。建有國家IT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與計算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及其應用安徽省領軍人才團隊、安徽省高校科研平臺創新團隊等科研平臺(團隊),承擔“戲曲與曲藝”高峰培育學科“黃梅戲數字化保護與智能處理”方向以及“系統科學”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系統分析與集成”方向的建設任務。近五年來,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8項;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1項、省部級以上行業協會獎勵6項;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116篇(其中發表在Top期刊19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4篇,ESI高被引熱點論文1篇;授權發明專利30項(其中國外發明專利6項);持續加強統計學碩士點建設,2018年成功獲批軟件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2019年12月,學院舉辦第十二屆全國數字博物館與文化遺產數字化及保護研討會暨虛擬現實與數字文化遺產高峰論壇
產教融合多平臺 協同創新有突破
學院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適應安慶市數字化建設與發展需要,在市校合作框架協議下,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研究院)于2019年12月在筑夢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學院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教育理念,秉承“實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堅定走產教融合、內涵發展、特色辦學的新工科建設之路,深入開展校地產學研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打造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多重共享型產教融合平臺。
學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加強企業技術服務,以項目為抓手,有效開展校市合作,大力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先后服務企事業單位90余家,獲橫向項目102項,合同經費1515萬元,到賬經費775萬元,成果轉讓轉化35項,到賬經費100余萬元。

2019年12月,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研究院)揭牌暨校企合作簽約儀式
五育并舉多載體 實踐育人成效顯
學院始終堅持以培養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學科專業能力扎實的新工科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以提升大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和拓展大學生人文素質為主要抓手,堅持“五育并舉”,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五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全國性)獎勵100余項,省級獎勵500余項。學生獲安徽省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安慶市好人、校“十佳青年”“創新創業之星”“優秀青年”等榮譽稱號20余人次。
學院積極探索體育和美育教育有效抓手,構建“課堂學理論—實踐提技能—賽演展風采”的文化教育生態鏈,連續舉辦十二屆“e”文化節,加強“e”技之長計算機辦公軟件培訓、“e”技之長計算機操作能力大賽、“e”心一意電腦義診等品牌建設。學院團學組織獲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文體活動優秀組織獎等獎項50余次。學生田徑運動會、綜合運動會成績牢牢占據第一方陣,保持校運動會記錄4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研究生初次就業率100%。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推動學院內涵建設與高質量發展。(撰稿、攝影:張友志、鄒啟曄等 編輯:范龍超 審核:陳銀鳳 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