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日本教師教育學會的邀請,院長汪青松教授于2008年3月19日至23日出席了在日本召開的“第一屆東亞教師教育研究國際研討會”,并發表了主題演講。教務處副處長吳云助陪同參加了研討會。
汪院長在聽了日本教師教育學會會長、筑波大學校長門脇厚司教授在開幕式上所作的《日本的教育改革與“亞洲型”教師的職能成長》報告后,發表了《孔子教育觀與“亞洲型”教師培養》的主題演講。汪院長在報告中指出,東亞、東南亞地區教師的培養和成長有著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其中儒家文化對教師的形象塑造和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門脇厚司會長提出的以孔子儒家學說為靈魂的“亞洲型”教師形象為東亞教師隊伍的發展提出了共同愿景。汪院長認為,要塑造“亞洲型”教師的形象,可以從五個方面努力:第一,在教學品格上,要做“君子型”教師。教師要講師德和規范,要講誠信和愛心,要有責任感,要在實際工作中做到教書育人、德育為先。第二,在教學內容上,要做“智慧型”教師。教師要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藝術教育、實踐教育、創新教育的結合,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第三,在教學方式上,要做“啟發型”教師。孔子就是“啟發型”教師的典型代表,教師要從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發,點撥學生,把自己的智慧體現在啟發學生的實際行為中。第四,在教學手段上,要做“對話型”教師。孔子是最大的對話學者,《論語》就是對話錄。教師要努力將自己的生成式教案變成師生、生生的對話錄。第五,在教學效果上,要做“和諧型“教師。要實現師與生、教與學、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發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差異,發展個性,因材施教,讓學生人人成才。汪院長的報告引起了與會學者的強烈共鳴,引發了熱烈討論。
會議期間,汪院長會見了日本教師教育學會會長、筑波大學校長門脇厚司教授。汪院長向門脇厚司校長介紹了安慶師范學院的情況,并就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問題對門脇厚司校長進行了交流。門脇厚司校長首先代表日本教師教育學會對汪院長來日本參加“第一屆東亞教師教育研究國際研討會”表示歡迎。他說,當今社會知識、能力、品德三者協調發展是重要的,但是,純知識型的教育沒有意義。現在大學的職能發生了改變,讓學生走出校園去實踐各種活動,讓學生和社會各種場合的一般市民進行互動合作是對大學生能力訓練的有效方式。兩位領導還就兩校之間的相互交流達成意向意見。汪院長邀請門脇厚司校長在方便的時候訪問我校,門脇厚司校長校長表示感謝。
汪院長一行還訪問了日本早稻田大學。該校國際部負責人足立心一先生和工作人員楊振先生熱情接待了汪院長一行。汪院長向他們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對早稻田大學的接待表示感謝。足立心一先生向汪院長介紹了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和中國開展合作交流的情況。日本早稻田大學成立于1882年,是日本久負盛名的綜合大學,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曾留學該校。訪問中,汪院長就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問題與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
會議期間,汪院長還考察了日本東京教職員研修中心、法政大學,還與來自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的與會學者進行了交流。
本次“第一屆東亞教師教育研究國際研討會”是由日本教師教育學會主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師范教育分會和中國教師教育學會協辦,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泰國、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名學者參加會議。(教務處)

汪青松院長向日本教師教育學會贈送中國書法作品

會見日本筑波大學門脇厚司校長

發表主題演講

訪問早稻田大學

與日本早稻田大學交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經驗

考察東京教師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