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人文與社會學院有三個專業246名本科畢業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屆。面對空前的就業壓力,學院上下不等、不靠、不怨,堅定“三以”(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理念,主動走出去,積極拓展就業空間。
去年12月上旬,學院負責同志疏玉友、董根明等親自帶隊,深入珠江三角洲進行為期一周的考查調研,論證了就業市場需求情況,掌握了大量地第一手資料,并與深圳中南人力資源集團和廣州建國人才市場達成了大學畢業生就業安置協議。
找到了市場信息,就必須千方百計占有市場。為此學院有的放矢地開展了系列就業指導服務活動。黨總支副書記董根明《轉變就業觀念,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講座,增強了畢業生就業的市場意識;深圳中南人力資源集團實習就業中心經理陸斌的《深圳就業市場分析》報告會,明確了本科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定位;黨總支書記疏玉友同志《就業難,難在哪里?》的報告,進一步幫助畢業生認清了就業形勢,樹立起走出去就業的信心;招就處朱靈群老師的就業指導課,傳授了大量地有效應聘的實用知識。與此同時,畢業班的輔導員周漢平、趙麗麗老師也積極履行職責,深入學生的宿舍,有重點地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就業指導服務,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面與點相結合的教育指導,極大地堅定了廣大畢業生外出闖市場的信心和決心。
3月底,有近30名畢業生提出了去珠三角就業的要求——回應學院“走出去”的就業倡導。學院領導對此作出周密安排,做實就業服務。確定了輔導員周漢平和教研室主任石張宇兩名老師帶隊護送;幫助他們購買了團體火車票;聯系車輛把他們送到了安慶西站;臨行時,總支書記疏玉友、副院長李義中還專程為他們送行,提出了期望和要求。院領導的關懷和幫助,使外出就業的同學萬分感動,紛紛表示一定要打好“第一仗”,為學弟學妹涉水探路。
4月2日,人文教育、社會工作兩個專業的28名畢業生平安抵達深圳龍崗。針對有關就業中介提供的信息不足和失真而出現的新情況,為了降低就業成本,盡快有效就業,兩位帶隊老師不顧旅途的疲乏,當晚就與部分畢業生骨干研究制定了應急性的就業方案:一是以中介提供的信息為引子,但不局限于這些信息;二是根據深圳市各區對人才需要的功能選擇,28位同學分成五組奔赴羅湖、南山、寶安、鹽田等地打探信息或與用人單位直接聯系;三是匯整分析篩選各路信息,找出正確信息,由帶隊老師分頭組織參加面試。歷經一周的奔波勞頓,終于使十幾位同學找到了專業基本對口的崗位或過渡性的就業。(疏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