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石云孫教授歷時12年余完成的著作《朱雅》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石云孫教授繼出版《詞語的選擇》、《修辭縱橫》、《訓詁得義論》、《爾雅翼點校》等著作之后又一學術成果。
石云孫教授原任我校中文系主任、學報主編,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初,石云孫教授開始治訓詁,為中文系高年級學生講授《訓詁學》,深入淺出的講解受到歷屆學生的歡迎。在長期的訓詁教學研究中,石云孫教授認識到朱子雅學博大精深,包含理學和雅學,于是開始專治朱子雅學。
“雅”是對字詞的正確解釋,一個字詞的解釋成為一個“雅詁”。《爾雅》是中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書,內容涵蓋一般詞語、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三大范疇,由戰國至漢初儒生綴輯古代詁訓而成。《爾雅》匯集和保存了先秦主要典籍中的常用詞語及其訓釋,開創了詞典式的工具書先例,成為雅學之祖。其后派分別流,有廣雅、翼雅推之于前,通雅、駢雅之著充之于后,雅學之興,遂蔚為大觀。到了清嘉慶年間,陳奐編撰《毛詩傳義類》一書,又名《毛雅》,為專門輯錄一書訓詁成為雅著開了先河;民國年間,著名史學家、目錄學家張舜徽輯錄鄭玄所著群經成《鄭雅》一書。《毛雅》、《鄭雅》成書后,在雅學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石云孫教授的此本著作書名為《朱雅》,意為朱熹雅詁的纂集。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經學訓詁大師,以《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影響最大。他用儒學統一佛道,通過注釋經書闡發理學,繼承了傳統訓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又融合了時代精神,形成了獨具時代風格的訓詁學。朱熹的“集注”和“集傳”,非有聞必錄,而是“稱等輕重”寫出,融入作者大量學術思考和治學心得。朱熹還十分重視字詞句本身的訓詁,主張以訓詁說經,強調前人的傳注箋疏等資料,同時主張創新,把自己龐大的理學思想體系注入到著作之中,這使得他的理學思想得到曠世流傳,產生深遠影響。
朱熹學識宏富,遍注群經。近八百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朱子學的研究之書盈千累萬,然而學界對其雅學一經既無專門著作,又極少有人論說,或語焉不詳。從上世紀末開始,石云孫教授按照《毛雅》、《鄭雅》的編纂思路,依據朱熹《詩集傳》《四書集注》《周易本義》《楚辭集注》四部傳注潛心纂輯《朱雅》。《朱雅》仍仿《爾雅》體例,輯成19篇。書后附有作者在編纂期間撰寫的相關論文《集注釋例》《集注語錄》和《毛鄭朱< 詩經>訓詁略說》等,成為研讀著作很好的補充材料。
石云孫教授的《朱雅》的出版,和《毛雅》、《鄭雅》一起填補了雅學史上的學術空白,為學者研究朱子學提供了一部重要工具書。 (宣傳部 計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