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師院: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的最愛
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 2007-06-03 07:50
“我們上政治理論課,就像是聽‘百家講壇’中的講座,在理解中牢記,是一種享受。”安慶師院思政教育專業04(1)班徐田寅同學這樣評價學校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在安慶師院,政治理論課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最愛。
政治理論課程為什么能夠 受到學生如此歡迎?安慶師院院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汪青松教授的答案是:“教師教學要教書、教人、教心,學生學習才能真懂、真信、真用,理論之花是在‘三個結合’中得以艷麗綻放的。”
把通識與專業教育結合,安慶師院通過科研的“厚積”實現教學的“薄發”。安慶師院由10位教授、博士、帶頭人組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學團隊,創新整合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課程,課改成果被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作為參考書使用。同時,在中文專業開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教育專業開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教育觀、人文專業開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人文觀、理工科開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科學觀,建設起特色鮮明的“一論”、“一化”、“十二觀”課程體系。政治理論課不僅起到普遍的理論傳播作用,而且極具針對性和應用性,大大提高了大學生學習理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活起來,必須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安慶師范學院政治理論課緊扣“學生自學——學生討論——教師評點”課堂教學“三個環節”,要求學生快速讀書,抓住重點和難點展開討論;開展課前提問、課中提問和課后提問的“三個提問”。教師實行啟發式學習、案例式學習、網絡式學習、研討式學習,積極打造像“舞臺”一樣的互動性課堂,像“超市”一樣的自選性課堂,像“沙龍”一樣的和諧性課堂和“賽場”一樣的智慧性課堂。
課堂上學理論,實踐中相引證。安慶師院注重理論學習與自覺實踐的結合,組織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讀無字之書,在實踐中領悟和踐行科學理論。今年4月學校啟動的“個、十、百、千——和諧安慶社區建設”社會調查,讓許多同學通過“三進”活動,看到中部地區新農村的崛起,看到企業家創業的成果,看到社區和諧與建設,加深了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進一步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責任。
“三個結合”使政治理論之花在安慶師院結出豐碩成果:學校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成為安徽省首批精品課程,學生社團“鄧小平理論研究會”2005年被評為安徽省十佳社團,“鄧小平理論研究會”《和諧社區五位一體》調研論文又在安徽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大賽中取得特等獎。(本文作者系《光明日報》記者 李陳續、金振婭 )
文章來源:http://www.gmw.cn/01gmrb/2007-06/03/4442_b.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