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新同學們,在這個丹桂飄香的美好日子里,你們從全國各地來到美麗的江城安慶,來到具有悠久歷史的安慶師范學院,成為這個百年學府的新成員。我們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對你們實現人生的晉級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是學校的一大幸事。同學們的到來,為學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從今天起,你們將融入安慶師范學院這個新的大家庭,翻開人生新的一頁,“為追求真理和知識而來,為服務祖國和人民而去。”
安慶人文薈萃,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的美譽。桐城派雄居清代文壇兩百載,涌現出了方苞、劉大櫆、姚鼐、方東樹、姚瑩、吳汝綸等一大批著名作家。千百年來,這塊熱土上誕生了不可勝數的文化名人,有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書法篆刻家大師鄧石如、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將軍外交家黃鎮和佛教領袖趙樸初等。
同學們,老舍先生曾經說:“人生最值得紀念的是‘大學生活’那一段,它是清醒的、意識的、自動的、努力向上的生活,而且是后半世生活的根基。”當你們站在人生新的起點時,每一個人都應該思考,應該如何度過人生中寶貴的大學時光?在此,我們對你們提出幾點希望:
一、強健身心,臻于和諧
希望同學們首先要加強鍛煉,強身健體。五十年前,蔣南翔先生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響亮口號,這應該成為我們青年學子追求的目標。生命在于運動,運動不僅造就強健體魄,也造就強者心態努力,它能幫助我們提高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熱愛運動的人總是更有勇氣面對挑戰,更有熱情面對人生。二是要錘煉心理,自勉自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希望大家擁有健康的心理,享受生活的陽光,做個快樂的自己,更要把快樂帶給他人。不看重一時得失,要奮發進取、百折不撓,積小勝為大勝,直至贏得最后的勝利。三是要胸懷寬廣,志存高遠。把眼光投向社會和他人,寬厚待人。要具備與他人和諧相處、共事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尤其重要的是,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相連。
二、涵養德行,勤于修身
中國知識分子有一個優秀的傳統,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也倡導“吾日三省吾身”。作為現代大學生,大家也必須把修身與做人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牢固確立以天下為己任、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價值取向,努力成為具有高遠的志向、高尚的品德、高貴的心靈和高雅的人生趣味的人才。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我們雖不能至善,但心向往之。希望大家一要修身立德。孔子認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新世紀的青年學子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以“忠誠、勤勉、樸實、友愛”為道德人格標準,努力達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修身境界。二要講求誠信。誠信是成就一切學問和事業的前提,是一個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基本要素。希望大家以誠信為本,以誠信立身。投機取巧、表里不一、背信棄義和浮華不實都是人生的絆腳石,為我們的校園所摒棄。三要寬容仁愛。追求成功的路上,千萬不可忘記為人處事始終要寬容仁愛,心存善意。同學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形成一個個和諧的學習集體、生活集體,構建一個和諧祥和的校園。四要學會感恩。“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于發現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大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練就真才實學,將來回報家庭,回報社會。同學們,你們都是學校的主人,學校的生存與發展與你休戚相關,要熱愛學校,要與學校的發展和進步共生共榮,要呵護她、要保養她、要完善她、要建設她,也可善意的批評她、幫助她,而不是把自己當作學校的“顧客”,甚至站到學校的對立面去辦事與做人。
三、好學多思,敏于求知
一個人的真才實學源于勤奮學習和勤于思考。大學時期的學習方式與中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你們自主的學習空間將大大增加。在大學校園中,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相融互補的特點更加明顯,這為同學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平臺。希望同學們要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的節奏變化,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學會掌握獲取知識的各種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自我學習的意識。
同學們進入大學,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之外,更應該打開狹小的專業局限,究天人之際,探心靈宇宙,悟時代真理,匯文理一身,使自己成為行走于天地之間一個大寫的“人”。除了要掌握服務社會、實現自我的一技之長外,還應該用幾千年的文化典籍充實自己的知識寶庫,在未來的社會里,才可真正地做到經世濟民、興業安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道德經》中所揭示的一個深刻的辯證哲理。它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是從微小處萌芽,都是從頭開始的,只有知難而進,不斷地努力厚積薄發,才能獲得成功。同學們,大學之路已在腳下,希望你們珍惜擁有,勤奮學習,腳踏實地,勇于實踐,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創造出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