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光明日報刊載我校汪青松院長撰寫的《育人為本與“四成”教育工程》一文,人民網在理論版塊中教育欄目進行了轉載。現將《育人為本與“四成”教育工程》轉載如下,以饗廣大師生。
育人為本與“四成”教育工程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新世紀新階段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安慶師范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以育人為根本,實施“學科強校”、“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三大戰略,推進以促使大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為主要內容的“四成”教育工程,努力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堅持和諧育人,開展“雙讀”活動,促使大學生成長
成長教育,就是引導大學生學會學習。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按照“通識為基、能力為本、人文為魂、服務為重”的“四為”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各院系設置通識課程、能力課程、人文課程和服務課程四大模塊;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不能停留在領導的觀念和號召上,而應做到“四進”和“四個轉變”。“四進”即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要進專業、進大綱、進課堂、進考核;“四個轉變”即實施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工作理念上從頂層向基層轉變,在教育主體上從教師向學生轉變,在工作方式上從理論向實踐轉變,在工作領域上從校內向校外轉變。這樣才能和諧育人,實現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大學生成長的關鍵是要提高學習能力,特別是要增強善于自主學習的可持續學習能力。為使大學生從“學會”轉向“會學”,學校組織教師讀書、學生讀書的“雙讀”活動。教職工讀書的選讀書目包括通識類、管理干部類、思政工作類、教育類各10本,教職工讀書有利于帶動大學生讀書提升素質。大學生讀書的選讀書目100本,重點推薦10本經典書目,包括老子的《老子》、孔子的《論語》、柏拉圖的《理想國》、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胡錦濤的《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等;學校把重點推薦書目的文獻掛到校園網上,學生可以在網上閱讀,從圖書館借閱或上網查尋閱讀選讀書目的文獻,各班輔導員負責指導學生制訂讀書計劃,做讀書筆記。校團委組織成立全院大學生讀書社,各系成立大學生讀書分社,大學生讀書社組織開展讀書方面的社團活動;學校每年為三年級大學生主辦重點推薦書目導讀講座3次,各院系每學期組織大學生選讀書目的導讀講座2次。每年舉辦一次全校大學生讀書節。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給學生舉行專題報告。師生“雙讀”活動,培養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大學生優秀讀書筆記評選、讀書心得交流會,展示了學習的成果和成長歷程。
堅持文化育人,開展“雙教”活動,促使大學生成人
成人教育,就是引導大學生學會做人。“成人”標志著一個人以自立、自主、自信的姿態進入社會。有專家認為,大學生要把個人成長與祖國前途、民族復興、集體榮譽聯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長為人。安慶師范學院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設置了人文教育專業、科學教育專業,開辦了藝術教育輔修專業,開展“雙教”活動即在全校進行科學人文教育、黃梅戲藝術教育。科學教育求真,人文教育求善,藝術教育求美,科學教育、人文教育、藝術教育相結合培養大學生的真善美,人文教育專業成為安徽省高校教改示范專業和全國特色專業。
安慶師范學院在百年辦學過程中形成了四個“文化育人”的特色:一是以人文文化引導人。學校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育與研究,主持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主講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入選全國“精彩一課”。二是以科學文化教育人。主編安徽省規劃教材《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開設《科學史》、《從瑞典看科學與人文》、《從方以智到鄧稼先》等課程,與美國教育發展委員會、全國教師教育學會舉辦“科學人文教育融合與復合型教師能力培養”國際研討會。三是以皖江文化塑造人。設立黃梅劇藝術學院,成立黃梅戲研究所,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建的黃梅戲研發中心實驗室,開設黃梅戲欣賞與演出課。四是以校園文化感染人。深入開展“百年校魂”教育,培育大學生“愛國、愛民、愛校、愛學”的“四愛”精神,促使大學生健康成人。
堅持愛心育人,開展“雙比”活動,促使大學生成才
成才教育,就是引導大學生學會創新。大學生都具有成才的潛質,但只有適應社會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利用現實條件,才有可能成才。安慶師范學院強調“服務為重”,就是要培養面向和立足基層、服務社會和奉獻人民的建設者。
大學生成才要經受鍛煉和磨煉。為提高師范生執教能力,學校改革教育學、心理學課程,開設教師技能課程,構建自選型、互動型、智慧型、和諧型“四型”課堂,開展“雙比”活動即教師課堂教學比賽、學生教學技能比武。
學校堅持愛心育人,實施校領導、管理干部、骨干教師聯系學生班級制度;建立大學生“四項預警”機制,包括學業預警機制、就業預警機制、心理問題預警機制與家庭經濟困難預機制警。學校有關單位和院系通過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就業、心理、家庭經濟困難進行提示與告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學校還創新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提出因材施教、因材施考,努力使大學生人人成才。
堅持實踐育人,開展“雙進”活動,促使大學生成功
成功教育,就是引導大學生學會做事。成功可分為成效、成果、成就三層,人們對成功有不同理解和追求。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大學生希望取得事業的成功。
成功靠實踐鍛煉。安慶師范學院堅持實踐育人,加強軍事訓練課、入學教育課、生產勞動課、就業實習課等四門實踐課程建設;學校主辦三屆校企協作論壇,與安慶市教育局共同開展教師互聘、干部互派、資源互通的“雙進”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取得成功。
成功靠實踐檢驗。學校以社會需求、市場需求、就業需求為導向,調整學科專業結構與招生規模,教學體系堅持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培養的畢業生符合社會需要、培養質量高、社會交際能力強,能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近五年的就業率都達95%以上,被評為全省就業先進高校。
成長、成人、成才、成功是一個相互聯系和相互促進的過程。最近安慶師范學院啟動“看電視劇《士兵突擊》,談‘四成’教育”大討論,大學生以士兵許三多、成才等人物評論為切入點,探索成長路徑、成人內涵、成才要素、成功目標,對于堅持育人為本,推進“四成”教育工程將產生深遠的意義。(本文作者系安慶師范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