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喜事盈門。在慶祝安慶師范學院辦學110年的日子里,百年老校再傳喜訊,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廳批準為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校黨政領導對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工作和申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工作高度重視,校黨委書記趙曉和、院長汪青松多次向教育廳領導匯報基地的建設情況。汪青松院長主持院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基地的申報工作,多次審閱基地的申報材料,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分管領導王海燕副院長負責申報的具體工作,四次專程到合肥匯報基地工作,為申報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領導保證。
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程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高開華高度關心和支持我校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和申報工作,多次聽取了學校領導的匯報,并進行指導。專家組來校評估期間,高開華副書記在百忙中親臨我校,分別聽取了我校領導和專家組關于基地建設情況的匯報,在評估反饋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我校人文社科基地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他希望我校人文社科基地能夠在出精品力作、出科研領軍人物、創造科研模式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引領學科發展、帶動骨干隊伍、提高研究質量、提供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在評估匯報會上,院長汪青松教授代表學校作了陳述報告。他指出,皖江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皖江文化,對于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落實我省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舉措。經過多年的建設、探索與研究,皖江文化研究已經成為我校特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我校在皖江文化研究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得到了教育部、財政部、安徽省委、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廳等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研究實力較強,已經匯聚了一支校內外、專兼職結合的研究隊伍;經費投入加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002年7月,安慶師范學院根據 “特色興校”戰略,在“古籍研究所”(1988年成立)、“桐城派研究室” (1988年成立)和“陳獨秀研究所”(1997年成立)的基礎上,成立了皖江文化研究中心;2006年以來,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與我校省級重點學科、黃梅戲本科專業教育以及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相結合,確立了以“和諧皖江”為研究主題,突出黃梅戲、桐城派和皖江名人三個方向的研究。
2004年以來,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獲得各級各類項目52項,出版著作35部,發表論文144篇,獲得獎勵10項,并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安慶師范學院學報》“陳獨秀研究”欄目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優秀欄目,部分研究成果被《新華文摘》等報刊轉載,研究人員8人次作客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中文臺,部分成果被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報道。
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廳批準為安徽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是安慶師范學院第一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不僅對于皖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對于學校特色建設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王永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