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青春,收獲成長
轉瞬間,已是七年。申奧成功時那舉國的歡騰、爛漫的煙火、激動的淚水還縈繞在我的腦海里。還記得那時,我12歲,參與奧運成了我一個遙遠的夢想。如今,我19歲,撫摸著自己“北京奧運會志愿者”的工作證件,心里感到的是幸運與幸福?!皧W運志愿者”在很多人看來是神圣崇高的稱謂,特別是作為京外省份的志愿者,代表六千萬江淮兒女,我們這100人足以讓人羨慕,但我們更清楚的知道,重任在肩,我們需要付出的還很多。經歷了六個月大大小小的培訓和鍛煉,2008年8月9號,我終于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正式上崗。我用“志愿者”這種方式參與奧運、享受奧運,我用“微笑”詮釋志愿者的真諦。
我從事的工作是坐席驗證,簡單的說,就是像個哨兵一樣守在場館內媒體評論席的入口,防止閑雜人員闖入。驗證工作是繁瑣、單調和機械的?!凹t、藍、白、2、4、5、6、R”這在別人看來很抽象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就是工作的準則。我只能讓證件上標有“4或5”的媒體人員進入。在崗時,我說的最多的就是:“對不起,您沒有權限進入該區。”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很配合我的工作,我時常還要應付一些糾纏不休、試圖硬闖的觀眾。記得拳擊決賽那天,央視著名解說員韓喬生在現場解說,看臺上的觀眾蜂擁了下來,試圖與韓老師合影留念。面對黑壓壓的人群,我不知哪來的膽量,雙手撐著欄桿,在安保大叔的幫助下堅決地把觀眾擋在外面。這自然引來了無數觀眾的抱怨,甚至是謾罵,但這就是我的工作,保障了解說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很多人看來,能在場館內工作就意味著能看到精彩的比賽。其實我們驗證員是背對著拳臺,面向觀眾的,要時刻關注著周圍來往的人群。因為只要我們稍不留神,就會有觀眾溜進去。很多時候場內的歡呼喝彩聲震耳欲聾,而我們卻不能轉身看一眼激烈的比賽。作為一名驗證員,我和同事們要在觀眾入場前一個半小時上崗,觀眾離場半小時后才能結束工作。每天從晚上5點半站到11點,腿都麻木了。而且工體館室內只有22度,經常是站得又冷又累。但我們驗證組的成員從來沒有抱怨過什么,用專業的服務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倹Q賽那天,我有了一份意外收獲,一位韓國的記者將胸前佩帶的徽章送給了我,笑著對我說了聲:“謝謝!”我別著這枚徽章,感受著周圍人的微笑,真的很快樂,因為我16天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古人云: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在奉獻的背后,我收獲了信心和勇氣,讓我信心百倍地迎接今后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在奉獻的背后,我收獲了團隊精神和友誼,六個月不僅僅是我的成長,我們工體館志愿者團隊伴隨著每個人的成長同樣在成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奉獻的背后,我收獲了青春的芬芳和生命的意義。我們的青春可以在志愿服務中留下絢爛驕傲的一頁,我們的生命可以在志愿服務中收獲更多精彩。
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