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圍繞中央和省委確定的學習實踐活動主題,精心凝煉了“著力內涵建設,強化辦學特色,促進科學發展”活動主題,通過“七抓七促”,強力推進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抓領導示范,促學習質量。學校黨政領導帶頭抓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和自學活動,帶頭到聯系點上黨課、作報告,帶頭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所在支部的集中學習討論活動,帶頭謀劃調研課題,對全校黨員干部的學習實踐活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抓宣傳發動,促濃郁氛圍。學校通過層層動員發動,努力把黨員干部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充分利用校園網、宣傳標語、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廣播、墻報、黑板報、校報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學習實踐活動,在不到半個月時間內編印了18期學習實踐活動學習簡報,展出了78塊宣傳展板,營造了濃厚的學習實踐活動氛圍。學校的學習實踐活動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教育網、中安網、教育廳專題網站等媒體和省教育廳學習實踐活動簡報也多次報道和轉載學校學習實踐活動信息。
三是抓學習覆蓋,促全員參與。在大學習環節,學校創新了“學”、“講”、“訓”、“賽”、“查”等五種學習方式,有效地擴大了學習實踐活動的覆蓋面。
“學”是指學校廣泛組織教職工黨員、學生黨員、離退休黨員、師生員工和群眾代表等不同類型人員認真學習規定的學習內容。對分散在各地的頂崗支教學生黨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織集中學習;對居住在外地的離退休黨員及時寄送學習材料;對行動不便的離退休黨員 “送教上門”,有效地保證了學習人員、學習材料和學習時間落實到位。
“講”是指請領導、專家上黨課,作報告。3月22日,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程藝同志為學校作了題為《以科學發展觀指導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報告。4月1日至2日,學校組織校領導宣講團分頭到聯系點作了16場輔導報告,上了8次黨課,2000余名師生參加了學習。
“訓”是指對學校為學習實踐活動骨干舉辦培訓班,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
“賽”是指在師生中廣泛開展主題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辨論賽和學生科技作品比賽。其中,“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已經進入復賽階段。
“查”是指在學習調研階段開展“六查”活動:查各黨總支、直屬支部學習實踐活動動員情況,查各單位實施方案的制訂落實情況,查活動主題凝煉情況,查集中學習記錄情況,查黨員學習筆記,查影響和制約學校建設發展的因素。
四是抓自選動作,促活動創新。學校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創新活動載體,努力做到“規定動作得滿分,自選動作得高分”。如為擴大學習覆蓋面,在外地分散頂崗支教的學生黨員中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為提升學習實踐活動的層次和水平,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地理學家陸大道和中國科學院葛全勝研究員作題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應對環境危機,保障國民生存健康”的學術報告等。
五是抓檢查指導,促措施落實。學校主動接受上級的指導和檢查,做到每天都和省屬高校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保持聯系,及時匯報學習實踐活動情況,及時得到指導。學校內部也建立了校黨政領導班子聯系點制度,定期到聯系點指導工作。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及校督查組定期到各院系、各單位督促檢查、指導學習實踐活動,確保學習實踐活動的質量。
六是抓工作結合,促活動實效。學校注重把學習實踐活動和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質量工程建設、畢業生就業、“成長、成人、成功、成才”教育等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結合起來。謀劃學科專業建設,申報人文教育和黃梅戲藝術教育2個項目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申報了70項國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立項工作。開展了免費為500名畢業生參加公務員考試的培訓活動和279名畢業生的頂崗支教活動,舉辦了首期SYB--大學生創業培訓班,努力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支教水平。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工程專題教育,推薦學生參加“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評選活動,開展“科學發展、勵志成才,報效祖國”演講比賽、辯論賽和“挑戰杯”競賽、“三字一話認證”等活動,積極拓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加速了學生食堂和學生公寓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開展了管理單位職工工間操健身活動,開展校園內的植樹造林和綠化活動,不斷取得學習實踐活動新成效。
七是抓建章立制,促保障到位。學校制定實施了校黨政班子成員聯系點制度、集中學習簽到制度、督促檢查制度、活動情況日清周報制度、每周工作例會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等6項制度,為學習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校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部署周密,在務求實效下功夫,有力地增強了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有效地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謀劃學校發展、參與學校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王先民 孫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