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安徽省發改委組織專家對我校安徽省高柔性激光智能制造與檢測工程實驗室(驗收)和皖江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工程研究中心(認定)進行現場考察。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汪時珍出席現場匯報會和反饋會。省發改委創新改革處處長方秀,科研處、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負責人,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負責人、學術骨干及合作企業代表等參加會議。


匯報會上,汪時珍介紹了學校發展歷程、辦學定位、市校合作等基本情況,對各位領導、專家來校檢查驗收和指導工作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地感謝。皖江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工程研究中心(認定)負責人重點結合黃梅戲和桐城派文化向專家組匯報了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建設任務和詳細建設方案。安徽省高柔性激光智能制造與檢測工程實驗室(驗收)負責人專家組匯報了兩年來的工作進展情況。
專家組在聽取了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工作匯報后,認真查閱了相關資料,對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


反饋會上,方秀對評估驗收工作進行點評。她對安徽省高柔性激光智能制造與檢測工程實驗室建設工作表示肯定,認為平臺定位清晰,聚焦服務“三地一區”建設,培育創新型高端科研平臺,將優勢學科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將技術突破工程化、產業化,切實解決了企業技術瓶頸和實際問題,提高了企業效益,推動了產學研深度融合;認為皖江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工程研究中心將歷史文化傳承與數字化創新相結合,是跨行業文化交融的獨特嘗試,對于保護好、傳承好、創新好本土特色人文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專家組同時從內部管理體系、凝練隊伍和研究方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中肯的整改建議。
汪時珍代表學校對專家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他表示,學校將照單全收專家組意見,不斷加強對省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其在支撐學科建設、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功能。他要求,計算機與信息學院黨政班子和皖江文化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工程研究中心(認定)負責人要認真梳理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可行的工作方案;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黨政班子和安徽省高柔性激光智能制造與檢測工程實驗室(驗收)負責人要高度重視專家反饋意見,逐條落實整改方案,努力把實驗室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撰稿:徐輝 攝影:朱婉慧 編輯:江偉 審核:江貴生 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