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安慶師范大學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這是學校在開啟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征程、全校師生員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學校第二次黨代會肩負著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統籌規劃、引領發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總結過去五年來學校黨的建設和事業發展取得的好成績、形成的好經驗,也要認真研判新形勢、應對新挑戰,為學校新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錨定方向、擘畫藍圖。為迎接學校第二次黨代會的召開,學校特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最美老師】系列報道,接續2019年以來【“三全育人”最美老師】專欄報道,集中展現我校教職工愛黨愛國、立德樹人、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團結凝聚廣大教職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擔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建設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努力奮斗。
三十六年寒來暑往,春華秋實;三十六年敬敷世范,桃李無言。他們是火炬手,傳遞真理的火種;他們是耕耘者,化育學子的心田。他們是學校三十年教書育人“秋實獎”獲得者:人文學院教師方曉珍、體育學院教師張孝民。

方曉珍:矢志不渝育良才 春風化雨結碩果
勤勤懇懇、教書育人、治學嚴謹、愛校如家……這些詞語不足以概括方曉珍36年如一日從教的責任與堅守。她深信“教育是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始終牢記教育初心,堅持立德樹人,以愛和責任詮釋人民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1986年,方曉珍畢業后被分配到安慶師范學院任教,先后教授“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等十余門課程。走進方曉珍的課堂,總能聽到陣陣掌聲,她的課堂鮮活而有趣。在她看來,課堂應該是學生的主舞臺,是他們積極思考的“王國”。“傳統‘聽講’模式會使學生們喪失了主動思考、求真探索的能力。”方曉珍打破傳統授課模式,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教學上,方曉珍改革優化專業課程,將原本68個理論課時拆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鼓勵學生制定方案、考察調研、分組討論……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提高了學生運用史學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具體歷史問題的能力。增設實踐課后,不少學生開始主動提出問題并與她交流討論,變得“愛學、好學、樂學、善學”。
從教以來,在學生們眼里,方曉珍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她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經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和思想引導。除了專業知識教授,方曉珍還希望教會學生為人處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年復一年,她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心血與汗水陪伴一批又一批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方曉珍說:“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成就學生是我最快樂、最開心的事情。”36年的教育生涯中,學生健康成長成才讓她感到幸福,與學生相處的點滴也溫暖著她的心房。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方曉珍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深知只有自己知識儲備充足,才能讓學生收獲更多。幾十年來,她始終堅持閱讀大量資料和論著,實時更新授課內容與案例。不知不覺,她撰寫的備課材料和講稿已經高達數尺。“這些材料不僅記錄了我的教學軌跡,也是我漫長教育征程中的總結和反思,更是為了積累經驗、改進教學、將教育這條道路走得更寬、更長。”
方曉珍始終堅持以研促教、教研融合。2008年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三等獎,2012年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8年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先后主持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等6項,作為骨干成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與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參著《安慶與近代中國》。方曉珍堅持把思想價值引領融入科學研究,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過程滲透、向教學成果轉化。
方曉珍注重發揮專業優勢,多渠道多形式宣講校史校情,培育學生愛國愛校情懷。她積極推動歷史課程思政建設,激勵學生愛黨愛國、勵志篤行。她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言傳與身教相統一,努力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張孝民:漫漫求索師者路 孜孜不倦育人情
自1986年分配到安慶師范學院,張孝民在這里默默耕耘了三十六載,見證了學校體育教育規模從體育室發展為體育部、體育系,直到今天的體育學院。從教數十年來,他始終堅守在體育教育工作崗位上,堅持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始終孜孜不倦、漫漫求索,用心用情育棟梁。
“堅持踐行‘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忠誠于教育事業,盡心盡力履行教師職責,這是我一直的追求。”多年的一線教學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有的放矢制定培養方案,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各展所長。
張孝民在擔任校田徑隊主教練期間,關心學生成長成才。冬天的清晨,他冒著嚴寒陪學生晨跑,全程參與訓練。在當時液化氣十分緊張的條件下,他總是事先在家煮好雞蛋、熱好牛奶,帶給隊員們補充營養,這一堅持就是好多年。“我既是老師,也是長輩,孩子們刻苦練習為校爭光,我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學生們補充更多營養,提高身體素質。”
正是在張孝民的專業輔導下,他指導的學生多次在全省高校運動會及全省運動會高校組中取得優異成績。1996年,他指導的男子競走運動員在全省高校運動會10000米競走項目上包攬前三名,刷新了當時學校在該項賽事的最好成績。此后,學校競走項目也一直處于全省高校領先地位。
為參加研究生復試的學生提供無償輔導、幫助他們收集復習資料、耐心答疑解惑……除了日常教學,張孝民課下也常和學生“打成一片”。在他的指導下,2018屆田徑專選班的3名學生同時考取上海體育學院研究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需要做的是傳授、是付出。”從教以來,張孝民把每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用心為他們規劃發展方向,耐心輔導指引,盡力幫助每名學生實現理想。
“以黨為師,永跟黨走”是張孝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1994年,張孝民作為民革黨員代表擔任了十屆安慶市政協委員,此后連任6屆;2006年,他擔任安慶市民革副主委并連任3屆。任職期間,他認真履職盡責,“在市政協工作時,我代表著學校,應做好表率,為校爭光,與此同時,市政協委員的身份也鞭策激勵我教好書、育好人。”在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同時,張孝民也不忘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2003年,他提出的提案被評為十一屆市政協優秀提案,積極為學校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多年來,張孝民團結同事,熱心幫助困難學生,堅持做一名溫暖的教育工作者。在36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出一曲平凡而又動人的教育之歌。“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績與學校的栽培密切相關,更與廣大師生幫助支持分不開。”張孝民表示,希望把最美的動作、最好的技能傳授給每位學生,未來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做好平凡的事。
三十六個春夏秋冬,他們獻身教育、默默耕耘,用溫暖的臂彎托起學生攀登知識高峰的階梯,用耐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在“三尺講臺”上詮釋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追求。(撰稿:學生記者 高欣雨 方鍇 賈睿雯 攝影: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范龍超 審核: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