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第25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學校和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記者站聯合會共同舉辦新聞輿論工作與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研討會。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法治日報、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等近50名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和省內新聞單位記者來校與師生共慶記者節,共話新聞輿論工作與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曉利,省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李文學,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記者站聯合會會長白海星,人民日報安徽分社采編中心主任韓俊杰,新華社安徽分社政文部副主任周暢,安徽日報編委顧群,安徽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總監李全中,校黨委書記李福華,校黨委常委陳秀、張紅飛出席會議。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傳媒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崔明主持。
方曉利在座談會上講話。他指出,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深度報道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新興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的突出成就,推出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他強調,教育領域是產生爆款新聞的重要領域,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十分關注安徽教育事業的發展,深入挖掘新時代安徽教育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報道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典型經驗。他要求,安徽省高校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積極主動發掘學校特色亮點新聞,打造新聞品牌,為建設教育強省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安慶師范大學要加強與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的深度交流合作,秉持開放思維扎實推進新聞傳播教育改革創新,加強黃梅戲傳承與發展、桐城派研究、皖江歷史文化研究等特色學科建設,提升學校新聞輿論工作水平和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
李福華在會上致辭。他向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記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關心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的新聞媒體界朋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并簡要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和發展成就。他指出,此次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走進學校,既體現了對學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他誠摯希望,各位新聞媒體界朋友今后更多支持、幫助學校凝練辦學特色和宣傳亮點,特別是在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相關的黃梅戲文化、桐城派研究、長江文化研究等方面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和受眾面。他表示,學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認真把座談會成果總結好、運用好,努力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與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作出應有貢獻。
會上,方曉利、李福華、白海星、陳秀、韓俊杰等為“中央新聞單位卓越新聞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揭牌。
白海星、韓俊杰、周暢等資深媒體人圍繞會議主題,結合工作實踐,為學校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傳媒學院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了學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情況;師生代表分享了在新聞傳播教育教學、新聞采訪與采寫等方面的感悟。

座談會后,《科技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吳長鋒作主旨講座,講座由陳秀主持。吳長鋒從“科技改變生活”“科技引領未來”等五個方面,分享了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經驗和感悟。他鼓勵學生們重視學習與積累,培養跨學科視野,以人文情懷講好科學故事,跟隨時代脈搏,講好中國創新故事。



活動期間,安徽省中央新聞單位記者走進校園踐行“四力”,與師生開展深入交流,全方位、多角度體驗大學的魅力與活力。記者們參觀了天文愛好者協會、軍事愛好者協會、書畫協會、微生物藝術畫協會展覽,親身感受大學校園的青春氣息。在雙龍湖畔,記者們在參觀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成果展時看到了練習黃梅戲的同學們,同學們身著傳統戲服,唱腔悠揚,身段婉轉,展現了黃梅戲獨特的藝術魅力。記者們和正在寫生的同學們圍在一起,交流大學生活、觀摩寫生、觀看湖景。現場氛圍熱烈溫馨,記者們紛紛拿起相機記錄校園的美好瞬間,這些影像和故事,將會通過他們的筆觸與鏡頭,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了解學校的歷史底蘊和發展成就。(撰稿:范龍超 學生記者 蘇月月 攝影:江偉 學生記者 劉一涵 編輯:范龍超 審核: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