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由教育部組織發起的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在四川大學舉行。我校參會項目“綠苑幼兒科普教育課程包共創平臺”(指導教師:秦華光、穆丹)榮獲本屆年會“最佳創業項目”,同時獲得2025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直通車名額(全國僅12個)。我校獲獎項目是本屆年會中安徽省3個獲獎項目之一。
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是依托“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開展的一項重要年度性展示交流活動,是全國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中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學生參與最多、水平最高的盛會之一。本屆年會,共有來自全國326所高校師生代表,教育部、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國創計劃”專家工作組成員及行業代表等1700余人參加,共收到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推薦項目1006項。經過相關學科專家初評、“國創計劃”專家工作組復選,共有510項創新創業項目入選年會現場評選?,F場評選包括創新創業項目改革成果展示、創新學術論文交流和創業推介項目交流三個主題活動。經過激烈角逐,年會最終評選出“最佳創意項目”20項、“優秀學術論文”20篇、“最佳創業項目”12項、“我最喜愛的項目”20項。

本次獲獎的生命科學學院“綠苑科普”團隊針對當前科普教育領域存在的政策與實操“溫差”痛點問題,申報立項并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綠苑幼兒科普教育課程包共創平臺”。項目團隊在科普教育中引入了課程包概念,在科普實踐環節中繼承發展了剪紙、雕刻、拓印等傳統民族技藝,打造了“青青”“花花”等6個科普IP形象,開發了“葉”很精彩、“植”得藝看、“植”生萬物、“花”樣百出、錦上添“花”等配套實踐活動。自項目運行以來,團隊累計磨課時長1200余小時,制作科普視頻450余分鐘,申請各類知識產權20余項,學生以第一作者在植物學領域權威期刊《植物學報》發表科普教育研究論文1篇,獲得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獎勵10余項。團隊持續賦能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機構等20余所,義務開展公益科普活動50余次,相關事跡被10余家國家級、省市級媒體等專題報道。
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常態化開展項目的申報工作,高質量開展全國大學生創新年會項目推薦以及參會組織保障。同時,學校將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強化省級創新創業學院、省級雙創實踐教學中心、省級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校級向上青年眾創空間等實踐平臺建設,以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高水平創新創業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重要抓手,持續推進科教融匯、產教融合,不斷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撰稿:黃曉波等 編輯:江偉 審核:潘錦云 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