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智慧大棚、親自采摘番茄、學習種植大蒜……走近安慶市迎江區長風沙番茄谷,一場田間課堂正在熱鬧開講。11月29日,學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實踐課,帶領同學們體驗耕讀教育的獨特魅力。

“番茄會順著牽引線無限生長,生長期可持續一年,大大增加了產量。”“采用椰糠進行無土栽培,通過滴管精準為植物提供養料和水分。”……學生們在智慧大棚的現場對智慧農業里的“黑科技”了解逐漸深入。“之前只是在網上聽說過智慧大棚,今天是第一次真正走進大棚,感受智慧農業。”生物科學類專業2024(4)班的梁佩佩表示,未來她將會努力學好專業課程,用科研成果助力國家農業發展,肩負起生科人的使命與擔當。
來到番茄采摘園,一串串飽滿圓潤的小番茄映入學生們的眼簾。左手輕扭葉莖稈,右手穩穩接住,細心抹去表面浮土,學生們在田間展開了“采摘大作戰”。生物科學類專業2024(2)班的王婉婷所在隊伍的籃筐便堆滿了色澤誘人的番茄。“自己采摘的‘勝利果實’吃著更甜,我相信勞動就會有收獲!”王婉婷笑著說。在她看來,勞動不僅需要體力,更需要智慧,團隊協助能夠讓勞動實現高效率、高質量。

隨著活動場所轉移到大蒜種植基地,植物學國家級一流課程負責人項小燕與同學們交流,“在不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質之前不種植別的植物而種大蒜有什么好處呢?”她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進行了解釋,“大蒜對土壤的要求比較低,而且分泌的乙酸素還具有殺菌的效果,后期種植其他植物時不用噴灑農藥,有助于糧食安全”。生物科學類專業2024(2)班的宋浩霖他表示,在農田里學習種植技術,手里拿著真實的農作物聽課,書本上的知識終于在腦中得以具象化,也更加理解了實踐的意義。

生物科學類專業2024(4)班的劉子涵手握鐵鏟,在田壟上刨出小坑,放上蒜瓣,一套動作干凈利索。作為“熟練工”的他一開始也有些無從下手,“我向身邊的朋友們請教,學習他們的種植方法。”除了掌握熟練的種植方法,他對大蒜的特性還頗有研究。他表示,雖然有些辛苦,但從勞動中獲得知識讓他充滿成就感。

“在植物學課程的學習中,我們非常鼓勵學生們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課堂,讓學生們在實踐教育中做到學以致用,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培養學生們的大農業觀和大生態觀意識。”項小燕表示。(撰稿:學生記者 趙晨陽 攝影:學生記者 趙雯雯 編輯:江偉 審核:周木強 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