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氣蒸騰,擋不住八方學子跨越山海求學的步伐,遮不了國際傳播大咖宜城傳道的熱忱。8月4日至11日,31位國際傳播領域的著名專家,近百名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同聚碧水深林的安慶師范大學龍山校區,共襄第四屆(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理論前沿與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學校盛舉,共建國際傳播學術共同體,探索中國國際傳播自主話語知識體系建設的未來路徑。校黨委書記李福華,校長彭鳳蓮,校黨委副書記崔明,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申傳勝會見了授課專家。
聚四海學子探傳播之道 匯多方智慧譜國傳新章
暑期學校開學典禮于8月4日上午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申傳勝教授,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曾祥敏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方稱宇教授,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新聞與傳播學分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廖圣清教授等專家學者出席開學典禮并分別致辭。
大咖傳道如春風化雨 青年學子似新竹拔節
本屆暑期學校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安慶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新聞與傳播學分委員會、香港城市大學韓禮德語言研究智能應用中心聯合主辦。共有31位知名學者授課,授課內容涵蓋AI時代的傳播變革、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構建國際傳播自主知識體系、傳媒“出海”策略等議題。
暑期學校匯聚了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哈薩克國立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等46所知名高校的近百名學員,學員隊伍涵蓋了青年教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等。8天29場高水平講座,學員們始終精神飽滿,求知若渴,為構建國際傳播學術共同體貢獻力量。
活動豐富多彩 節奏張弛有道
8月8日下午,暑期班學員前往安慶博物館和獨秀園開展現場教學活動。在安慶博物館,學員們通過歷史文物、影像資料和文獻檔案,了解了安慶市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學習了黃梅戲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其在地方文化傳播中的獨特價值。學員們走進獨秀園,學習了陳獨秀生平事跡及其長子陳延年、次子陳喬年兩位烈士的革命故事,了解了《新青年》等進步報刊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重要作用。8月7日晚,學員們還開展了聯誼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融洽。

續開篇華章 啟學術新程
在8月11日下午舉辦的暑期學校結業典禮上,韓國嘉泉大學博士生王天虹、安慶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嚴康作為學員代表發言。上海大學沈薈教授作為教師代表致辭,她指出,做好國際傳播,需要一個理論、一個方法、一個好問題。講好中國故事,需要理論知識儲備和傳播實踐經驗,個人的命運和國家命運休戚相關,每個個體都能做出微薄的貢獻。

復旦大學廖圣清教授作為主辦方代表,對本次暑期學校的成功舉辦給予高度肯定,對承辦方安慶師范大學傳媒學院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并作了總結性發言。安慶師范大學傳媒學院負責人為學員代表頒發結業證書。
本次暑期學校的舉辦,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深入學習、交流與探索的平臺,增進了國際傳播學術共同體的溝通交流,提升了青年學者和研究生的理論素養與研究能力,助力學員們在國際傳播領域不斷成長。(撰稿:王瑞娟 攝影:許闖 編輯:范龍超 審核:王業明 趙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