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層助推中國夢圓,矢志鍛煉勇擔青春挑戰
——文學院召開“挑戰杯”知識培訓暨社會實踐表彰大會
為引導、促使廣大學子踐行學校“三修”教育工程,切實增強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素養與水平,12月4日,文學院召開“挑戰杯”知識培訓暨社會實踐表彰大會。校團委夏斐老師應邀擔任主講嘉賓,圍繞“挑戰杯”專業知識,為文學院2013年“挑戰杯”“三下鄉”先進個人、優秀調研團隊進行專項培訓。
文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楊永久和文學院輔導員出席大會。會上,楊永久副書記為“尋找最美中國”微視角團隊等5支“優秀實踐團隊”、邢航瑋等27名“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對手機攝影在公民新聞時代下的研究》等16件優秀競賽作品獲獎同學進行了頒獎。會上,我校第六屆創業計劃大賽文學院選拔賽正式啟動。
名師培訓助學子提升專業功底
參與“挑戰杯”賽事以來,文學院緊扣科研、師資力量實際,通過系統謀劃,科學部署,積極整合資源,逐步構建了以“挑戰杯”為龍頭、有利于廣大師生施展聰明才智、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機制和環境。并積極謀求“挑戰杯”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項目的無縫對接、高度銜接、成果鏈接。
為提升廣大學子參與“挑戰杯”等活動的水平與素養,對上述活動具有豐富指導經驗的校團委夏斐老師、文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黃晶晶老師對同學們進行了專業培訓。
培訓過程中,夏斐老師就“挑戰杯”賽事流程、競賽規則進行了細致介紹,他建議同學們的參賽作品聚焦熱點、凸顯亮點,富含時代性;瞄準前沿、引進第三方評價,具備先進性;關注現實,突出應用,顯示專業性。
就“三下鄉”調研報告撰寫細則,黃晶晶老師進行了系統介紹,就調研選題確定,她建議同學們切實關注社會、關注地方、關注專業。
培訓全程,老師們的闡述精確謹嚴,所舉事例鮮活翔實,語言表達生動風趣。在總結講話中,楊永久副書記對嘉賓們的精彩、細致講解表示由衷肯定,同時,她勉勵廣大學子接觸、了解、認識、參與“挑戰杯”等活動,傳承、總結優秀經驗,積極開拓視野,砥礪品行,矢志鍛煉。
深入基層,踐行公益,閃耀青春光澤
為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本領、增才干,2013年暑假期間,文學院共組建18支“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近三百人次深入基層開展教育幫扶、政策宣講、支農支醫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同時,學院兩支重點團隊也在今年夏天參與實踐,為即將舉行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前期準備,從而使暑期社會實踐與“挑戰杯”等大型學術競賽緊密聯合,增強了暑期社會實踐的學術性和科技含量。
實踐團隊隊員們頂著高溫酷暑,腳步踏遍我省亳州、六安、銅陵、阜陽等地,秉承公益服務精神,深入周邊學校為留守兒童提供教育幫扶,依托新媒體牽線搭橋為教學資源較為薄弱的學校籌措教學物資。實踐活動開展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受到了受助群眾、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展現了青年學子積極投身實踐接受鍛煉、勇擔社會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青春力量的昂揚風貌。
“三下鄉”期間,文學院立足創新,謀求、探索長效發展、長期服務機制,切實將開展活動與社會觀察緊密結合,與專業學習密切契合,與就業、創業高度整合,與機制創新協同共進。
提質增量、精益求精、優化升級的“挑戰”路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在促進青年創新人才成長、深化高校素質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
在“挑戰杯”道路上,文學院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精的歷程,期間,該院不斷探索,逐步提質增量,精益求精,從而實現優化升級。
在2009年舉辦的“挑戰杯”全國課外學術作品大賽中,該院作品《構建“學、研、演、營”四位一體的黃梅戲特色文化產業鏈——基于安徽省安慶地區黃梅戲生存狀況的調查研究分析》榮獲全國二等獎、省特等獎。2012年,調研報告《安徽省農村及城鎮社區文化服務現狀及優化路徑》榮獲安徽省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三等獎。在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文學院共有11項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獲批。
表彰大會上,學校第六屆創業計劃大賽文學院選拔賽正式啟動,該院團總支方瑞老師勉勵同學們在參賽過程中創新思維、銳意進取、磨礪品行、提升素養,以實際行動響應、踐行學校“修德、修智、修行”“三修”教育工程,實現健康成長、快樂成人、立志成才、走向成功的“四成”目標。(學生通訊員 秦丹丹 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