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史記》、老舍、連云港、牙刷……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詞,如果換了一種方式去提問,你是否還能不假思索地猜出它們呢?12月7日晚,第八屆趣味燈謎會在安慶師范學院新華廣場舉行,為全校學生帶來一場智力大考驗。
五頂橘黃色帳篷并列排開,各種顏色的氣球、小燈籠點綴在帳篷里。氣球、燈籠上貼滿了用毛筆寫在紅紙上的燈謎。“我們這次粘貼出來的一共有五百個謎題,另外現場還準備了兩百個謎題,總共也就是七百個謎題。”燈謎會負責人12級教育技術專業的倪繁偉笑著說。謎題涉及歷史、成語、文學、地理、日常生活用品等多個方面。“謎面和謎底都是大家身邊很熟悉的知識,但能不能猜出來還要看大家思維和反應能力了。”倪繁偉說。
燈謎會分為兩個部分,猜謎者要先答對貼在燈籠上的題目才有機會進入現場答題。現場根據答題數目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獎項。現場連續答對四道題,就能夠獲得特等獎。每題回答限時30秒。現場,燈謎會還沒開始,燈籠上的謎題就被不少同學摘下,大家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核對答案。12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張二寶是隊伍中的一員。他拿著從燈籠上摘下來的五道謎題焦急地等待著。“我是班上的文化素質委員,也曾經在班級舉辦過類似的活動,感覺挺有意思的。”他笑著說。
和張二寶類似的還有其他很多同學。他們紛紛在帳篷前駐足,尋找適合自己的謎題。有的甚至是一個寢室一起來猜燈謎。13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梁發祥就是和室友一起來猜燈謎的。現場他連續回答了三題,順利拿到一等獎。“平時對這些挺感興趣的,感覺很有意義,比宅在宿舍強多了。”梁發祥笑著說。他的室友則認為最重要還是智商問題,回寢室要多看看《成語大全》。在室友的“慫恿”下,梁發祥決定再參加一次比賽。他掏出手機,現場百度地理方面的謎題,準備現場速記。“根據剛剛的答題經驗,這次答題主持人可能會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那些地名我們理科生聽都沒有停過,當然要速記一下了。”梁發祥說。
12級商務英語專業的張倩倩則一直待在帳篷前,尋找自己知道答案的題目,然后摘下謎題,核對答案。“現場答題時間有限,不一定能答出來,不想參加現場答題了。”張倩倩說。實際上,只要答對,即使不參加現場答題也能拿到參與獎——一支筆芯或者棒棒糖。“參加這種活動能夠鍛煉智力,增加趣味,挺有意思的。”張倩倩笑著說。
燈謎會持續了近3個小時,不斷有同學加入進來。大家相互加油助威,為現場答題的同學提供幫助。除此之外,主持人還積極和觀眾進行互動。燈謎會由大學生飛鳥讀書社主辦,大學生推理協會和大學生振風讀書社承辦。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協會成員的付出。早在一個星期前大家就開始策劃活動、出海報。大量的謎題都是協會成員從上網搜集的,然后一題題寫到準備好的紅紙上。“猜燈謎是我國的傳統習俗,舉辦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希望幫助大家多積累一點東西。”倪繁偉說。(學生記者 胡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