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戴口罩了嗎?”想必這是最近霧霾天氣下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問候。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而說到環保,如果你在安慶師范學院,就一定會想到這樣一個綠色環保組織——大學生綠源環境保護協會。
十年會慶之“拾綠”晚會
大學生綠源環境保護協會(以下簡稱為“綠源”)在我校成立已經有十個年頭。十年的物轉星移,沉淀著綠源人的歡聲笑語、苦悶彷徨;十年的日升日落,綠源人心中的“拾綠”信念一直相伴相隨。12月7日晚,一場名為“攜綠同行緣至永遠——拾綠”晚會在我校音樂廳舉行。
我校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徐志兵受邀參加晚會。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協會、江西農業大學綠源協會等省內外25個高校的環保協會也受到邀請,與我校綠源人相聚一堂,一起回望環保路上的坎坷歲月,描繪未來美好藍圖。
這場晚會充分展示了綠源人的環保理念。晚會中引起觀眾反響最大的是“環保時裝秀”節目。白色腰間折花,紅色飄逸裙擺,紫色碎花點綴……四位身著不同風格的衣裙的模特一走上臺,臺下立即響起了鼓掌和歡呼聲。這些時裝都是由綠源人自己設計并做成的,細節方面的精致和服裝的整體效果讓臺下觀眾嘖嘖稱贊。最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衣物的材料不是棉或布,而是塑料和紙?!拔覀冞@么做的目的,是讓大家看到現實生活中環保的力量和環保的美好?!本G源協會執行長李平說。
綠源走過的十年里,有許多坎坷,也有許多收獲,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情景劇《成長》,生動地向大家展示了綠源的十年歷程。2009年,當時的綠源會長楊亮想要在周邊小學開展環保支教活動。他想將環保的理念普及到中小學去,讓他們從小樹立環保的理念,養成環保的習慣。就這樣,他走進了大龍山中心小學的校長辦公室,可他的建議卻被小學的校長以一句 “大學生懂什么環保支教啊,不行!”回絕了。他第二次去小學倡議還是以失敗告終,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再一次走進校長辦公室。校長終于被他的誠意打動,同意每個月抽出一個周三的下午讓綠源成員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活動。小小的情景劇真實地表現了綠源人艱難的前行之路,場下的觀眾也感動地鼓起掌來。
在精彩的舞臺表演之后,綠源成員江相梅走到臺前,講述了自己進入綠源后感受?!按蠹医裉炜吹降目赡苤皇蔷G源辦的一場晚會,但是綠源走過的十年,并不會隨著晚會的散場而被淡忘?!?江相梅說。
綠源十年成長之路
“不希望史上最后一朵花是煙花,也不希望世上最后一條魚是木魚,更不希望世上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淚水?!庇谑牵瑧阎粋€環保理想,將近 100個人走到了一起,共同創立了大學綠源環保協會。而當初那個稚嫩的小團體,如今已然成為安慶師范學院最具影響力的大型社團,這其中的曲折,還要慢慢說來。
在起初成立的幾年里,因資源環境學院設置在菱湖校區,綠源的根據地也落在了菱湖校區。但09年資環學院部分專業搬到龍山校區后,綠源協會開始面臨一些困難。 當時社團秉承的原則是“搬院不搬協會”。但考慮到龍山校區的學生更多,如果協會繼續留在老校區,將不利于它的發展,綠源一次次向校團委提出申請,在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綠源終于在新校區“落戶”了。
但是落戶并不等于所有,因為綠源在龍山校區并不為大家所熟悉,所以綠源最初的上門宣傳活動總是伴隨著很多人的不予理睬、不予理解。但綠源人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叩響一個又一個宿舍的門,耐心地宣傳環保。
綠源人在一次無意中發現,我校七號樓到九號樓的湖邊因為地段較偏僻,一直沒有垃圾桶。如果在周邊胡亂丟棄垃圾,將讓湖水變得污濁。綠源人決定自己動手設置兩個垃圾桶。就這樣,湖邊多出了兩個垃圾桶,少了一些垃圾。“我們的環保信念卻得到了學校老師的認可,也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崩钇秸f。
綠源成立后,為了顯現這個社團對環保的重視,每個成員都有了一個“自然名”。李平說,她的自然名是“螢火蟲”,她說這是綠源的一個特色,每一個自然名又代表了每一個綠源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在綠源這個大家庭里,新成員和老成員也有自己的代號。新成員們叫“孩子”,老成員們叫“老人”,成員之間一直像家人一樣親切。有這樣一件讓讓李平記憶深刻的事。去年4月份的一次活動,她因為班級有事耽擱了,沒能趕上大家出發的時間。大部隊已經到了大龍山中心小學,得知她要趕來來和大家匯合,大部隊頂著太陽一起等她。綠源人都秉持著這樣的信念:要想走得快,請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請一群人走。
一直在堅持的環保夢
綠源人一直以來的堅持使他們得到了豐富的收獲。“綠色銀行”“地球一小時”“水果圣誕”“拜客行”這些校內活動漸漸為大家所熟悉,并成為綠源的精品活動。但綠源并不局限于在校內開展環?;顒樱麄兎e極與安慶市環保局、林業局合作,開展了“濕地保護”、“鳳凰山植樹”等活動。環保活動也多次被安徽新聞聯播、安慶新聞聯播、《安慶日報》等媒體所報道過。
說到綠源的精品活動就不得不提到“綠色銀行”活動了?!熬G色銀行”動員全體同學收集空塑料瓶,積累到一定數量可以兌換盆栽。協會還主動聯系學校附近的廢品回收站,每次活動結束后,回收站的人都會來對收集的塑料瓶進行收購。這樣一來,不僅校園垃圾得到了清理,也為學生們打造了宜居的寢室,同時加強了大家的環保意識。
其中“菜籽湖項目”就是綠源對外活動中長期且深入的一個項目。該項目分為每年的五一營和十月份觀鳥兩個階段來進行。五一營期間,營員們對菜籽湖周邊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對湖水進行水質檢測,對棲息地的鳥類進行觀察,并統計周邊環境的變化及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通過近幾年的數據比較,綜合反映菜籽湖地區的環境變化及環保發展方向。
不知不覺,綠源對我們的生活已經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圣誕節來臨之際,我們習慣于通過綠源組織的“水果圣誕”活動,給異校的小伙伴們傳遞祝福;平時喝過飲料后,我們不再直接“瀟灑地”扔進垃圾桶,而是將它們收集起來,去“綠色銀行”換取植物;每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啟動時,我們都會自覺地關燈一小時來響應,為節約能源出自己的一份力。
綠源人堅信他們現在做的每一小步,都將是未來環境保護的一大步?!斑@些成績都激勵我們繼續前進,不會放棄?!?江相梅說,“我們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活動;我們綠色騎行將環保精神帶進社區;我們曾背著帳篷,在山頂上高歌,在溪流中嬉戲,與自然親近。十年了,我們一起走過的環保之路,值得每個綠源人回憶和珍惜。”(學生記者 吳云霞 朱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