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王兵助理教授于教學樓315教室為我校文學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我的新加坡漢詩研究”的學術講座。該講座由吳春平副教授主持。
開講伊始,王兵老師現身說法,以個人坎坷求學經歷為例,強調后天努力和精神毅力的重要性。隨后,他以時間為軸,以各時期的代表人物為證,引經據典,妙語連珠,將清代以來新加坡漢詩的演變進程娓娓道來,黃遵憲、康有為、丘逢甲等多位早期代表詩人的形象也隨之在眾人眼前逐漸豐滿起來。王兵老師著重比較了“建國雙雄”邱菽園與潘受的作品,他認為,兩人豐富的新加坡生活經驗以及自身深厚的文化造詣,無疑為新加坡漢詩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時輔以詩歌史料,指出二者在文化認同方面,都表現出回歸“古典”的氣韻以及對“文化中國”的渴求與向往,有力地佐證了中華文化對新加坡漢詩的深遠影響力,引來陣陣掌聲。最后,王兵教授還與在座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研究應分三步“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完善并豐富問題,學習與生活亦當如是。在此基礎上,他鼓勵同學們在大學學習中要勇于提出新疑惑、發現新問題、探索新領域,甘于寂寞,不斷辛勤耕耘,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本次講座的成功舉辦,不僅能夠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讓同學們對新加坡漢詩文化有了初步了解,有利于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心懷包容,尊重差異,自覺維護文化多樣性,營造健康的文化氛圍,從而建設優良的校園文化基地。(學生通訊員 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