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浙江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翟業軍老師應邀為人文學院師生作了一場題為《四十年來中國文學中“恥感”變遷小史》的講座。講座在圖書館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由陳宗俊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翟業軍介紹了羞恥感與人類文明發展密不可分的關系,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羞恥史就是文明史的背面,是研究文明史的法門。隨后,翟老師通過列舉霍桑的《紅字》和庫切的《恥》等小說,來論述恥感對象的變遷能夠反映出文明史的變化。接著,翟老師將目光聚焦于中國當代文學,以高曉聲的《李順大造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鐵凝的《哦,香雪》等多部作品為例,提煉出四十年來中國文學作品中對于貧窮的恥感的共同表達。翟老師認為這種大眾對于貧窮的共有恥感,反映出一種集體的意識形態,并認為正是這一恥感構成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內在動因之一。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提出了不少富有學術性的問題,翟老師也一一作出精彩解答。主持人陳宗俊老師最后做了總結,他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同時還要多思考,避免人云亦云,要培養發現問題的敏銳度和思辨性。
翟業軍副教授作為當代文壇最活躍的批評家之一,他的批評文字眼光獨到、語言犀利,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次講座,不僅拓寬同學們的文學視野,加深其對當代文學的理解,而且還讓同學們感受到當下批評家的批評力度與銳度,頗有意義。(撰稿:劉揚天 審核:汪孔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