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上,化學化工學院開小明教授在龍山校區化學樓313教室,為該院同學作了題為“統計熱力學熵解釋天空藍色理論的質疑”學術講座。
天空藍色理論經歷了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物理學家丁鐸爾(John Tyndall)理論,1880年代,瑞利(John Rayleigh)散射,人們認為1910年愛因斯坦統計熱力學熵完美解釋天空藍色理論。包括開老師自己也對此懷疑30多年,按照愛因斯坦天藍理論,地球應該像月球一樣,天空是無色的,一般人沒有經費和精力做這樣實驗。但參考自媒體全球旅游視頻,原來中午天空藍色是地表反射到天空的太陽光,經氮氣、氧氣等粒子瑞利散射。藍色光又散射到地球,我們才看到天空是藍色。這個理論很重要,他涉及國防光學武器系統、光纖通訊和集成芯片技術。詳細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大眾2020年第10期。
報告使同學們了解了嚴謹科學邏輯思維方法,初步了解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報告結束后開小明教授提出了一個思考題:激光武器應該選擇什么波長的光呢?激發了對本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驗學習的興趣,深受同學們熱烈歡迎。(撰稿:劉志強 審核:夏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