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圖書館館長董根明教授應邀赴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作“錢澄之史學思想初探”學術報告。本場報告系安大桐城派研究中心“敬敷書院”第五講,報告由中心主任江小角教授主持,來自歷史系的部分師生匯聚一堂,聆聽了報告。
董根明首先從明末清初杰出的學者、詩人、思想家、桐城先賢錢澄之其人、其書、其學入手,提出在文學與哲學之外,應注重發掘錢澄之的史學思想及其對桐城派史學發展的先導意義。接著,通過對系列史籍的深入梳理解讀,他從四個方面提煉闡釋了錢澄之史學思想的特點與價值,即“文直”、“事核”的史著原則,“存疑”、“質證”的史學批評理論,“彰往”、“察來”的史學經世思想以及宏闊的史學視野。報告認為,作為桐城派的先導人物,錢澄之以易學變通觀辯證地理解了“遺民”堅守與“故主”失勢之間的矛盾關系,并作出了合理的史學闡釋,對清初明遺民階層如何辯證地看待已經“逝去”了的舊朝輝煌給予了情感與理性層面的雙重回應。錢澄之的這種史學闡釋在清初“遺民”階層和學術界中的影響是深遠的,無論是戴名世從內心深處選擇了忠于故主而最終獲罪清廷的“氣節”,還是方苞心系天下而從“南山集案”中汲取教訓以仕清廷的“理性思考”,都能從錢氏這一思想中尋得淵源,彰顯了其作為桐城派先導在史學研究領域的開山之功。
董根明教授的報告引經據典,史料詳實,闡幽發微,考論結合,語言簡練,娓娓而談,特別是于錢澄之思想研究別辟“史學”一途,尤多創見,引人入勝。報告點評人安徽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盛險峰教授直言本場報告不是“初探”,乃是“鉆探”。與會師生紛紛表示聆聽報告啟發良多、收獲頗豐,對于大家關注桐城派研究及史學史研究選題皆有極大幫助。(沈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