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程榕娟 通 訊 員 范龍超
前腳,“春暖皖江”2023 安徽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就業系列公益招聘會在安慶師范大學站開幕;后腳,安慶市“宜禮待才 誠等您來”人才(實習)供需對接交流會啟動,同一天同一個場館,兩千兩百余個就業崗位虛位以待,來自安慶師范大學及其周邊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學子與企業面對面,挑選心儀的崗位。
“大型招聘月月有,小型招聘日日辦”。據該校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夏斐介紹,學校一直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并擺在突出位置,從學生進校開始,就開展不同節點、多種形式的全過程就業教育,培養就業意識,提升就業能力,就業季來臨時更是高頻次舉辦各種招聘會,只為讓每一位畢業生就得了業、就好業。
校領導訪企拓崗 帶頭當好“推銷員”
今年6月第一天,該校校長彭鳳蓮一行赴安慶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調研,實地走訪安徽普利藥業公司和安徽法恩萊特新能源公司,現場推介學校畢業生,爭取在畢業生就業和人才招聘等領域強化合作,出更大更多的合作成果。
在這之前,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友忠一行赴合肥市開展訪企拓崗,與該校2011級教育技術學專業校友、安徽慧橋網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袁杰進行面對面交流,進一步整合校友資源,助力畢業生就業創業。
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曉寧赴江蘇省蘇州市、上海市等地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調研,三天里,馬不停蹄地與七家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并舉行了校企合作簽約與實習基地掛牌儀式,為畢業生爭取到更多實習和就業崗位。
……
翻開過去大半年該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的記錄單,校領導班子們都在集中推介本校畢業生。“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還是很有底氣的。校領導們帶頭當好‘推銷員’,就是為了將我們的畢業生們推向市場,爭取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夏斐說。近年來,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充分發揮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和校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示范作用,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全員參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推進校企合作,以“訪”促“拓”,做好供需對接,實現學校與用人單位“育人”“用才”互惠共贏、共同發展,全力促進學校2023屆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訪企拓崗之余,學校不斷推進就業基地建設,2023年又建設就業基地68家,基地單位從事行業涵蓋新媒體運營、電子商務等,單位性質包括民營企業、國有企業、行業協會等,已達到每40名畢業生1個基地的標準,為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請進來走出去 高頻招聘會送崗進校園
“不出校門,就能一次性與這么多家企業面對面,不僅可以橫向比較,多一種選擇,還可以對各個行業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判斷”。11月29日,在“春暖皖江”2023 安徽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就業系列公益招聘會上,該校計算機專業2020級學生江坤手持簡歷,認真挑選著。這場招聘會,讓原本在考研與就業之間徘徊的他對未來多了一份理性認識。
“畢業生有需要,學校的服務就跟上”。據該校團委副書記葉丹介紹,秉承著“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原則,在學校就業部門的指導下,校團委發揮聯系服務青年主陣地的作用,會同各學院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招聘模式,舉辦“青春引航 筑夢未來”主題活動暨“青春啟航‘就’在宜城”專場招聘會等多場校園招聘會,累計244家用人單位提供4400余個就業崗位。
考慮到大學生群體使用手機與網絡的習慣,校團委與時俱進,用好“互聯網+就業”新模式,創新開展線上直播帶崗,邀請企業、專家走進直播間參與互動、介紹政策、答疑解惑,吸引6.97萬人次收看,有效提升人崗匹配的精準度和實效性。據統計,2023年提供的就業崗位覆蓋全校當年畢業生的各個專業,提供崗位數2.2987萬個,超過畢業生總數的3倍。
瞄準需求送服務 就業意識能力雙提升
第二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張晨,13歲雙目失明,面對巨大挫折沒有灰心氣餒,反而不斷突破自我,立志服務于特殊教育。“全國最美教師”、該校2010屆音樂學專業校友韓龍,兩赴新疆、西藏支教,忍受環境的艱苦,服務于邊疆……
在該校就業大講堂上,化身“引航導師”的張晨、韓龍,將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學弟學妹們,鼓勵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大膽嘗試、迎難而上,到祖國需要的地方貢獻青春。
“就業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能等到學生畢業時再去思考這一問題,得在平時的教育中滲透就業意識,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平實的擇業觀、就業觀”。據葉丹介紹,聚焦大學生就業意識的培養問題,學校實施“青春筑夢”行動 ,推出大學生就業引航計劃,遴選六位就業“引航導師”“引航員”分享就業創業經歷,打造具有共青團特色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引導組織體系和宣講體系。通過主題團日、宣講座談、實地走訪等活動,引導大學生立足實際、找準定位,樹立理性、平實的擇業觀、就業觀。“目前,像這樣的就業宣講已經舉辦了五場,學生們反應比較熱烈,覺得親近、敬佩。”葉丹說。
此外,該校還充分運用團屬新媒體矩陣推送就業崗位相關信息,年度內發布就業政策解讀、就業技能指導、就業觀念引導文化等新媒體宣傳產品28篇,助力青年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西部計劃”,加強政策銜接,做好服務保障,近兩年共有42名學生通過審核赴西部地區開展志愿服務工作。
有了就業意識,就業能力還得跟上。為了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校團委還適時推出“青春追夢”行動,廣泛開展“三下鄉”“返家鄉”活動,常態化開展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社區實踐計劃”等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社會化能力,打造實踐育人全鏈條。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積極探索“實習+”工作模式,成功推薦25名在校大學生到相關單位參與政務實習、企業實習和職場體驗活動,幫助大學生找準自身定位,打好就業基礎。
精準結對暖心幫扶 “就業不落一人”
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1.21%,留皖率為74.38%。這是該校今年交出的就業成績單,詳實的數據背后是該校助力2023屆畢業生順利就業的一個個暖心故事,更是“就業不落一人”的生動寫照。
據葉丹介紹,學校堅持把政治責任擺在首位,始終把工作重點聚焦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等重點服務對象,動員全校五十多名團干與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精準結對,通過摸清就業意向、給予就業指導、推薦崗位信息、關注就業進展、持續跟蹤輔導等務實舉措幫助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就業,傳遞黨的關懷和溫暖,2023年全校團干成功幫助199名低收入家庭畢業生順利就業,切實有效發揮托底功能。
2023屆黃梅戲表演專業畢業生小楊(化名)就是受助的學生之一。輔導員胡老師在一次家訪中了解到小楊的父母在其兒時就離異了,母親常年外出打工,年幼的小楊隨外公外婆住在一間老舊的平房里,外公患有肺癌,外婆患有冠心病,二人需要長期吃藥,且都無法干重活。“這種家庭情況,讓小楊在就業時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不知道是外出追求自己的演員夢想,還是家門口就業,照顧二老。”胡老師回憶道,作為結對幫扶人,他給小楊分析了兩種就業方向,權衡其中的利弊,并分別提供了三個就業崗位供其選擇。一番權衡后,心系家人的小楊選擇了回老家的一所學校做教授黃梅戲表演的教師。
“很感謝胡老師那段時間給我支招,讓我找到現在的這份工作,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人”。如今,踏上工作崗位的小楊對現有的生活很是滿意。
創業作為就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還依托科創賽事,助力青年圓夢。發揮政策引導驅動,印發《安慶師范大學學生實踐和創新成果獎勵辦法》《安慶師范大學教學工作獎勵辦法》,分類獎勵各類科創競賽獲獎師生,激發師生的積極性。設立“敬敷育英”創新創業引領計劃項目,劃撥校級專項經費,培養學生研究意識,提升專業應用能力。整合校內創新創業資源,搭建“線上+線下”雙模態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定期組織創新創業類大賽宣講會、導師座談會、創新創業經驗交流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常態化的交流展示、互比互促平臺,賦能青年就業,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成長的沃土。
來源:【安徽青年報】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295&CurrSid=22113&newsid=63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