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體驗、融合東方韻味與當代元素的畢業設計、彰顯積極進取和樂觀向上的青春之音……近日,安慶師范大學在龍山校區雙龍湖畔舉辦“拾光”主題湖畔藝術節,為6000余名學生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藝術盛宴”。校長彭鳳蓮,校黨委副書記崔明,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秦朗,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曉寧、申傳勝,校黨委常委張紅飛等到現場調研指導。
用電烙鐵在紙上勾、擦、點、染,烙出深淺、濃淡。美術學專業2019級(2)班的尹樂采用傳統美術表現形式烙鐵畫,作品《風雪過雪山》勾勒出解放戰爭的艱辛,刻畫出紅軍長征的艱辛。他表示,這幅作品旨在紀念英勇的革命烈士,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的學生在觀賞中傳承偉大建黨精神。
“這幅作品的光影運用恰到好處,仿佛身臨其境。”電子信息類專業2022級(8)班的張芳菲化身“講解員”,向周圍伙伴介紹起了作品《早晨的故事》中的光感運用。作為一名“藝術迷”,張芳菲時常參與藝術活動。“相比藝術館,此次藝術節將藝術帶進生活,不僅能欣賞藝術作品,還能‘沉浸式’感受藝術魅力。”
“畫作中的衣服好有特色,這是中國的服飾嗎?”2022級設計學類專業留學生阿瑪尼,被一幅充滿藏族色彩的繪畫作品“勾”住了腳步。她表示,自己十分喜愛中國傳統服飾,今后她也將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多角度學習了解中國文化。
藍白暈染呈現的扎染作品、巧妙精湛的剪紙技藝、趣味生動的陶藝體驗……近千件公共藝術俱樂部作品“驚艷亮相”,包含剪紙、扎染、望江挑花等11種藝術形式。作品結合非遺與文創,兼具趣味與傳承,吸引了不少學生觀看、體驗。
“我從小就很喜歡筆墨紙硯和唐詩宋詞,無論是書法還是其他藝術,我相信每件作品都有屬于它自己的故事。”小學教育專業2022級(3)班的柴子墨在書法俱樂部體驗“書法之旅”。在她看來,藝術是相通的,彰顯著細致的工匠精神,激發著欣賞者對藝術與文化的共振。化學專業2021級(3)班的盧露露坦言,在參與過程中自己了解到非遺文化的知識,希望今后能通過不斷學習積累,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傳播給身邊人。
在表演環節,學生們用青春朝氣點燃激情火焰,用絢爛舞姿傳遞青春氣息。歌曲《遇見》將觀眾帶回“與君初相識”的邂逅瞬間;《想自由》《旅行的意義》傳遞著“不息奔跑、期待遠方”的熱血憧憬;啦啦操表演跳出青春的節拍,表演者們手中的彩球舞動出生命的精彩……
自動化專業2021級(2)班的何旭鋒表示,今年藝術節將藝術“搬”上舞臺,讓他感受到藝術不僅只有手工作品的技藝美、繪畫作品的內涵美,還有“恰同學少年”的青春美與奮斗美。
“第一次在藝術節表演節目,能夠用音樂傳遞藝術力量,我感到非常榮幸。”美術學專業2022級(4)班的王珂軒演唱了多首歌曲。她表示,希望用別樣的藝術形式給學生們帶去歡樂,傳揚積極向上的精神品格。除了才藝展示,大熒幕上還循環播放著畢業生的作品,紀念畢業的同時,激勵學生們“追光”前行、逐夢未來。
此次藝術節活動包括俱樂部作品展、俱樂部DIY體驗、學生作品義賣、美術學院2023屆畢業生作品展和“拾光之旅”現場才藝展等。藝術節立足“以美化人”的育人宗旨,以審美教育、心靈教育、精神教育為導向,是推進學校美育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美育與思政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旨在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文化自信、陶冶道德情操,打造“一條龍”式的藝術文化體驗,促進青年學生在“互動式”藝術課堂中“撞”出美育的青春火花。(文/李玉涵 李平 余勝蘭 攝影:林祎雯 王夢賢)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https://anhui.eol.cn/ahgd/202306/t20230612_24357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