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安徽,11月21日)白紙、柳藤、麻繩、紙板、小木棒……這不過是一些極為尋常的物件,但是卻有這樣一群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大學生用它們做出了精妙絕倫的手工作品。

2017年11月18日,安慶師范大學,在“妙手生花”手工大賽上,選手展示自己的手工成果《一木-樹讀》。
11月18日下午,安慶師范大學校學生會舉辦第一屆“妙手生花”手工大賽,17個學院150余名同學參與初賽, 15組作品進入決賽,商務英語專業2015(2)班喬昱娟、沈婷的作品《一木?樹讀》獲一等獎。
變廢為寶:花樣手工作品取材身邊
比賽現場,7號選手的作品《波西米亞掛毯》剛一展示,就有觀眾立馬湊上前去拍照。“之前為參加學校宿舍設計而網購的麻繩還有很多剩余,加上校園里撿來的樹枝,跟著教程編織了這個掛毯。”掛毯的制作者闞冉冉說。她表示,通過廢物利用制作的掛毯可以作為宿舍清新簡約的百搭墻飾,既美觀又環保。
選用校園中的枯木樹枝、銀杏和廣玉蘭落葉為原料,將普通的褶皺紙染色做成一朵朵顏色亮麗的花朵,經過13號選手的巧妙搭配,天然的花束作品《枯木逢春》就完成了。
除此之外,還有鐵絲人、麥田風車衍紙畫等作品都是制作者們將身邊的普通物品加以利用,變廢為寶。
活動負責人唐雨情表示,此次活動同學們的參與度較廣,參賽同學以指尖藝術提倡了節儉與環保理念,同時也加強校園文化底蘊,弘揚了傳統手工文化。
“我覺得這些手工作品真的別出心裁,他們把身旁的普通物品創造出了附加價值,還傳遞了環保理念。”運動康復專業的馬文琪說。

2017年11月18日,安慶師范大學,在“妙手生花”手工大賽上,選手的衍紙畫作品《祖國母親》。
環保先行:大三學姐嘗試多個“第一次”
一根根柳藤層層纏繞樹枝,形成樹的主體,亮著的五角星燈發出黃色的暖光,紅色橡果和一些小裝飾物點綴著這棵迷你圣誕樹,喬昱娟、沈婷的手工作品《一木·樹讀》引得觀眾競相拍照。
“感覺有點瘋狂,作為一個大三學姐,我還來湊熱鬧,但是當這些普通的物品在我手中變成精美的作品時,那一刻的我真的很享受。”作品的制作者之一喬昱娟說。她表示,在用柳條編織、用刀削不規則的樹枝、用麻繩固定底座等一系列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難,但她和小伙伴卻一次次重來,三天里忙得不亦樂乎。
喬昱娟是第一次參加手工比賽,平時很喜歡看一些視頻學做一些小物件。“和小伙伴認識三年了,這還是我們倆第一次合作參加一個活動,而這個樹也很有溫暖的氛圍,我覺得很有紀念意義。”她還說,另外一個“第一次”就是第一次到山上拍視頻,視頻還發到了網上,也希望通過這個視頻可以給大家傳遞一些環保理念。
在談到作品寓意時,沈婷表示,她們是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平時接觸的西方文化會多一點,所以就萌發出了做一棵圣誕樹的想法。柳即“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結合了圣誕樹在西方國家的重要地位,這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創新性體現,讓中華文化展現出世界胸懷。
一舉兩得:用現代環保材料宣傳傳統戲曲文化
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挑起的眉毛像是在表達不滿,Q版的表情神采飛揚,大賽現場三個精致的小人偶逗樂了觀眾。

2017年11月18日,安慶師范大學,在“妙手生花”手工大賽上,昆劇《白羅衫》中的三個角色化身為三個小人偶。
你能想到這三個人偶竟然是用毛線、廢棄的空塑料盒、乒乓球、圓珠等材料,通過簡單的幾何形拼接制作而成的嗎?這是10號組合的沈曼曼、趙芳選取昆劇《白羅衫》中的徐勇、徐繼祖、徐繼祖之母三個人物為原型進行創作的。這些人偶不僅可以做擺件,還隱藏了印章的功能,具有實用性。

2017年11月18日,安慶師范大學,在“妙手生花”手工大賽上,一幅人偶作品《霸王別姬》。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由京劇《霸王別姬》帶來靈感,8號組合的楊蕊和陳丹萍制作了京劇玩偶。他們參考京劇的服裝和臉譜、漢代服飾和京劇戲服,將傳統京劇與卡通結合,通過手工泥人、剪紙及彩繪的方式,制作出青臉的虞姬、黑白臉的霸王和素面的劉邦。
“我們使用的材料來源于外賣盒、錫紙、廢棄塑料、快遞紙盒等材料,不僅環保,我們也以玩偶的形式表達了我們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承”楊蕊說。(通訊員:朱麗萍)
鳳凰網:http://ah.ifeng.com/a/20171121/6169497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