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青年報,8月7日)8月5日凌晨3點,長江安慶段江面一片漆黑,只有航標燈亮著。姜國慶和同事坐上開往長江望江段的巡邏艇,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
2017年6月,原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共同發起了“社會化拯救長江江豚——協助巡護項目”,在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的支持下,安慶市成為全國首批長江江豚協助巡護示范點。安慶市農委漁業局為示范點的主管單位,同時授權安徽省長江環保協會為示范點執行單位,組建安慶江豚協助巡護隊,開展長江安慶段的江豚協助巡護工作。
2017年6月29日,安徽省長江環保協會從20名自愿報名的漁民中間精挑細選,最終選定了6位專業漁民,組建了安慶江豚協助巡護隊。今年6月,再次選拔出第二輪7名巡護隊員。這13人都是自愿退出捕魚業的專業漁民。他們改行當起了長江巡護員,協助安慶漁政打擊違法漁業行為,協助長航公安局安慶分局打擊非法采砂等長江生態違法犯罪行為,為江豚爭取一個安寧的生態環境。他們同時還對非法捕撈魚類等行為進行制止,保證江豚擁有充足食物,防止江豚因饑餓死亡。
姜國慶是第一批“轉產轉業”的專業漁民之一。從他的父輩開始一家人就以打魚為生,已經30多年。對于他突如其來的“轉型”,家人和村民們有些不理解。
姜國慶說,“近年來,長江江豚不再像以前那般常見。如果再不進行保護,任由漁民肆意非法捕撈,那么子孫后代將看不見江豚?!闭f到這里,姜國慶情緒有些激動,他說,現在認識到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還來得及,要將保護長江生態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轉型意味著改變,不僅是心態、身份在轉變,收入也在變,原來打魚年收入10萬元,如今做巡護員只有3萬元。對此,姜國慶并不惋惜,他說:“收入雖然少了,但是錢多錢少并不是很重要,為了國家長遠利益考慮,為了造福子孫后代,犧牲這點小家利益算得了什么?”
他們每天的工作大同小異,主要是收繳非法漁具、清理江面上的漂浮垃圾和對漁民們進行長江生態保護宣傳教育。巡護隊員通過專門定制的 “江豚管家 ”App軟件實時記錄巡護軌跡,可以第一時間向漁政部門報告非法捕撈行為。
除了每天的常規巡邏,他們24小時待命,一接到舉報電話,即刻緊急出艇,要求10分鐘之內趕到集合地點?!靶袆颖仨氀杆伲倚畔⒉荒苄孤?。”隊長胡師斌說,“這是對巡護員最基本的要求。”
“非法捕撈一般活躍在夜晚,所以深夜出擊的機會并不少見,從晚上8點到凌晨3點,每個時間段都出過行動?!毖沧o隊員陸穎回憶,去年冬天,他們半夜熟睡中接到電話,便立即掀開被子迅速穿好衣服,并且不能告訴家人出擊的具體事宜。
“鼻子凍得通紅,手也僵硬了,收繳非法漁具時的動作都不靈活了。”陸穎說,半夜行動不僅冷,而且危險,家人很擔心他的人身安全,害怕他們路途上出現意外,更怕遭到反抗和打擊報復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安慶江豚巡護隊已經小有名氣,讓非法捕撈者“聞風喪膽”。他們每天開著安慶市漁政局提供的專業巡邏艇在江面上巡護,對于非法漁具的收繳和銷毀,絕不手軟。隊員周換根記得,去年入秋那會兒,他們剛在長江大橋附近查獲一副大型地籠,胡師斌的電話就響了——求情的電話打到了胡師斌親弟弟那里?!皾O具已經銷毀了!” 胡師斌說罷就掛斷了電話。他說,非法漁具收繳后需進行集中銷毀,大約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集中處理,每次多達一噸左右。
每次遇到非法捕撈者,陸穎都很氣憤。因為他知道,非法捕撈對江豚的危害有多大。“用電捕魚器一電一大片,哪怕是魚苗,統統一網打盡。長江魚類無法在短期恢復元氣,江豚的食物資源就會短缺。另外,江豚如果撞上了非法捕魚的滾鉤,受傷后將失去浮出江面呼吸的氣力,最終會憋死在水下。對于江豚而言,電捕魚、迷魂陣和滾鉤都是毀滅性的工具?!标懛f說。
除了日常巡護,勸阻非法捕撈等工作,巡護隊還負責監管長江沿線的污染問題,因為他們還是安徽省長江保護協會的成員。
2017年10月底,巡護隊在江邊一個小村子發現了一個龐大的垃圾場。每次想起這件事兒,胡師斌都氣憤得攥緊拳頭,把桌子敲得“咚咚”響,“生活垃圾就被直接倒進長江,幾十年的垃圾堆成一座山!垃圾入江,一來影響水質,二來直接破壞漁業生態,必須立即清除!”
胡師斌立即走訪當地環部門,最后又找到了當地鎮政府。兩個月過去了,毫無音訊,垃圾數量仍在增加。他一面安排巡護隊加緊巡邏力度,防止垃圾場擴大,一面繼續聯系各級監管單位、責任主體,同時聯系媒體進行采訪曝光。“12月,媒體到現場去,報道發出去了。不到3天,挖掘機、運輸車到位,垃圾被全部清除。”胡師斌坦言,自己是一個不怕事的人,敢說敢行動。
通過一年多的巡護,安慶長江段非法捕撈情況明顯減少,“現在遠遠看到巡護艇,有的漁民就會嚇得將電捕器扔進江里。”這支由自愿退出漁業捕撈的專業漁民組成的江豚巡護隊一年來累計航行4萬多公里,拆除圍網70多套,協助漁政、公安部門打擊非法電捕13起,勸退非法捕撈近百起,清除長江岸邊的垃圾65噸。
從昔日“靠水吃水”的“捕魚人”變身為“靠水護水”的“巡護員”,13位漁民完成了自身的職業轉型,同時也在用行動警醒著那些非法捕撈者?!八械呐Χ际菫榱私嗖辉僦匮莅做掚嗟谋瘎。覀兿牒粲跞鐣餐瑓⑴c到長江生態保護中來,我相信,江豚種群的命運將迎來新的轉機?!焙鷰煴笳f。
對于從“捕魚”到“護魚”角色的轉變,安慶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安民兵教授認為,漁民轉產轉業成為“護魚員”,有利于江豚保護的專業化。他建議,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比如巡護員的工作制度、福利制度、培訓制度等,確保巡護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從長遠角度來看,應通過加強人力資本建設,合理配置人員隊伍,同時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逐步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穩定的巡護工作隊伍,讓專業的巡護隊員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同時發揮兼職隊員的志愿服務作用。(通訊員 汪艷 中國青年報 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中國青年報 http://zqb.cyol.com/html/2018-08/07/nw.D110000zgqnb_20180807_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