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資助服務、心理咨詢、等級考試準考證打印、就業咨詢、失物招領……在過去的12年間,作為安徽省首家“一站式”學生事務服務組織——安慶師范大學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在近千名志愿者的愛心接力下,累計服務學生逾144000人次,受理業務80000余件,是安慶師大學生最貼心的服務驛站。

學校大力支持 “四成”溫暖學生心
2008年,安慶師范大學在龍山校區文淵樓c100舉行學生“四成”服務大廳揭牌儀式。“學生四成服務大廳是貫徹我校學生‘四成’教育的創新舉措,是落實‘四為’培養方針的具體內容。這是學校當年成立大廳的初衷。”學生處副處長汪博武表示,多年來,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建設,每年投入經費加強常駐柜臺、輪值柜臺、自助服務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軟件建設。
此外,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按業務分類在大廳設置指導老師,進行業務對接和工作指導。其日常管理由學生工作處負責指導,教務處、基建與后勤管理處、研究生院、團委等與學生事務相關部門協同實施,由教師在后臺、學生在一線窗口協同提供服務。
“一站式”“量販式”“自助式”暖心服務
學生“四成”服務大廳指導老師賈濤介紹,雖然每年志愿者會變化,但這個組織一直存在,志愿者一直堅持初心。從剛開始每屆只有六十余人,后來發展到一屆近130人。12年來,先后已有近千名學子加入到團隊中,平均每位志愿者每年為學生提供服務120小時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前臺工作人員主體由學生構成。每年由學生處統一組織招募,并進行專業化集中培訓。“經過兩輪面試后,四成的工作人員會給我們進行近一個星期的專業業務培訓,隨后是筆試環節。”產業管理專業2018級陳雪琴回憶,業務培訓時,四成工作人員要求他們記筆記,“每次培訓結束,都要交筆記。因為這也是考核內容之一。”
看著自己的培訓筆記,陳雪琴感謝自己當時的付出。因為她順利加入四成,和之前的800余名加入的志愿者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四成人”。課余時間,當其他人踏上歸家、圖書館自習或出游的旅途時,學生“四成”服務大廳的志愿者卻駐守在工作崗位。穿上白藍相間的工作服,他們不僅是一名普通大學生,更是為千萬學子服務的專業“四成人”。
根據內容性質,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分別聯系學生處、教務處、基建與后勤管理處、研究生院、團委等單位,并設立了網上“四成"大廳,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失物尋物、愛心圖書借閱、學生證充磁、學籍證明打印、各類等級考試咨詢、各類獎助學金政策咨詢、心理咨詢預約、就業市場服務、考研自習室申請等服務項目近30項。
十二年來,累計為3萬名同學辦理了團組織關系轉入工作并發放團員證,為10萬余名同學辦理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繳費和準考證發放工作,寒暑假前為同學代購火車票累計2.4多張,聯系市汽車站到校園現場售票30000余張,為同學們節約往返市區交通費用達100萬余元,還為58000余名學生的火車票優惠卡辦理了充磁業務。
周邊高校同學也享受到大廳志愿者熱情的接待和高效的服務。在學校開展或承辦的大型活動中,都活躍著“四成人”的身影,同時他們還將工作平臺延伸到地方社會所需要的崗位,是春運學生志愿者、支教教師、敬老院服務員等。
愛心接力傳遞正能量
“上一屆學長教給我‘當激情退去,用責任擔當’,也就是這樣,我在大廳工作三年”,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副主任竇雯慧笑著說。四成對于她而言是家,“進大學里的第一個生日蛋糕是四成秘書處的學長學姐買的,這個驚喜我至今難忘。在四成,我學到了奉獻的精神,收獲了感動,提升了能力。四成的榮譽是學生給予的,作為一名工作人員我很自豪。”
像竇雯慧這樣,被上一屆“正能量”帶動的還有廣播電視學專業2018(1)班的韋明慧,同時也是學生“四成”服務大廳秘書處的部員。原來,韋明慧在軍訓的時候就注意到四成在操場的招新點,之后又參加了四成的游校園活動。“在游校園活動中,四成的學長學姐們會向我們介紹所到之處的歷史背景、名稱由來及含義……學長學姐很熱情暖心,有什么不懂的,他們都會耐心給予解答。我被他們感動,想要為同學服務,并在奉獻中成長。”韋明慧堅定地說。

同樣,這份“正能量”也影響了參與活動的學生。學生“四成”服務大廳里的愛心耳機、愛心雨傘部分來自參與“校園淘寶”活動的學生捐贈。“校園淘寶”活動是學生“四成”服務大廳舉辦的特色活動之一。該活動堅持幫助畢業生處理閑置物品。每年參與其中的畢業生們會向大廳捐出聽力耳機以及一些課外書籍和雨傘,以便分享給更多同學使用。
“耳機和書就留給學弟學妹們共享吧。”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15(1)班的何娜娜捐贈了自己的聽力耳機以及一本課外書。“很開心自己的東西可以循環利用,實現愛心傳遞。”產品設計專業2016級的趙芳買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收納箱。她表示,一年之后自己畢業也會通過“校園淘寶”來處理不易攜帶的物品,既方便自己也便利他人。
“經過多年的成長和發展,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已經成為學校聯合辦公、協同服務的平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窗口,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陣地。12年間,800余名志愿者堅守初心,為師生暢通信息渠道,促進校園建設。”學生處副處長汪博武說。
孫迎翔 楊玉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安徽網:http://m.cmstop.cloud.ahwang.cn/ios/p/191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