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7時,由安徽省教育廳主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唱響黃梅戲”活動在滁州學院啟動。這是一場由安慶師范學院黃梅戲藝術團主演的文藝專場,旨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引領學生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高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演出受到了滁州學院師生的熱烈歡迎,吸引了數百名師生前往觀賞。2日晚,藝術團又在滁州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演出。
千呼萬喚黃梅來
進入滁州學院的大門,隨處可以看到印有“熱烈歡迎安慶師范學院黃梅戲藝術團來我校演出”的大幅標語,這讓黃梅戲藝術團的同學們激動不已。而與此同時,滁州學院的師生們也在熱烈地討論著本次演出。
記者隨機采訪了在標語前駐足的一位老師,他說:“我是一個十足的黃梅戲迷,之前都是在電視里看黃梅戲表演,今天能這么近距離地看演出,真的很期待。”得知我是從安慶師范學院過來采訪的記者,居然向我要起了票,說是系里分的票早被“搶”空,希望能多有幾張陪家人一起看演出。
學生們對演出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離演出還有一個小時,音樂廳的座位已所剩無幾,其中大部分都是學生。滁州學院08級中文系王同學興奮地說:“早就聽說黃梅戲藝術團要來學校演出,今天終于盼來了。黃梅戲是一種高雅藝術,這是一次接受高雅藝術熏陶的難得機會。”
滁州學院黨委書記余在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等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雅藝術進校園”這樣的活動對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加深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曲黃梅滿堂彩
晚上7時,演出正式開始。滁州學院黨委書記余在歲,滁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柱梁,滁州學院武從云、倪陽、汪湘水等校領導,省教育廳體衛藝處主任科員雷著民,安慶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黨總支書記、黃梅劇藝術學院院長金根山,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藝術總監姚迅等親臨現場全程觀看了演出。
演出前,滁州學院黨委副書記武從云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對黃梅戲藝術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對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給予充分肯定。
演出在《鵲橋 》中拉開序幕,眾多演員輪番登場演出,十多個精彩節目的上演,使整臺晚會熱烈喜慶,高潮迭起。節目《天女散花》、《表花名》、《海灘別》等都是傳統劇目中的經典,《黃梅大鼓》《十五的月亮為誰圓》等則是現代黃梅戲的代表曲目,或歡快優美的唱腔、或婉轉幽怨的旋律贏得了在場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最后,演出在精彩的《黃梅戲精粹聯唱》中落幕。整場演出舞美道具華麗精彩,場景燈光變幻多姿,為豐富群眾校園文化生活奉上了一道精美大餐。
雖然夜已深,可悠揚的旋律還在校園上空久久縈繞。離場后的師生們,行走在校園的大道小徑上,無不是在對精彩的節目評頭論足,贊嘆不已。
為有辛勤黃梅開
黃梅劇藝術學院院長金根山是這次巡演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此次演出以“高雅藝術進校園,唱響黃梅戲”為主題的演出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意義重大。這次活動不僅有利于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唱響黃梅戲,更有助于實現地域文化的交流與協作,提高整體競爭力。他還透露,本次演出的全體演員都是07、08級黃梅戲表演本科班的學生。為了此次演出,老師和同學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小彭同學是黃梅戲表演本科班08級學生。她告訴記者,為了把最好的節目呈現給所有熱愛黃梅戲的人,藝術團的同學們幾乎放棄了所有課余休息,抓緊時間排練。當記者問及是否辛苦的時候,小彭笑了:“要說不辛苦那是假話,可是我們都喜歡黃梅戲,都想用自己的努力澆灌黃梅之花,讓她開得絢爛奪目。”“而且我們也喜歡團隊協作的感覺,好像只要大家在一起就像上足了發條似的,有使不完的勁兒……”旁邊的小張同學打趣說。
說到辛苦,同學們紛紛說,其實最辛苦的還是老師們,整個演出無論從節目的編排、指導,還是到舞臺燈光,音響、化妝等,全部由老師親力親為,團里的丁紹復老師甚至在演出前一天還打著點滴堅持工作。下午2點,老師同學們顧不上休息就來到滁州學院的音樂廳彩排,一次次的走臺,一遍遍的對臺詞,辛苦卻快樂著。
明日黃梅更盛開
安慶師范學院黃梅劇藝術學院成立于2006年5月1日,它的設立是為了響應安徽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建設文化強省”的號召,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打造學校辦學特色。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韓再芬受聘為黃梅劇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兼職教授。
2007年,本科表演(黃梅戲表演方向)專業通過普招和對口兩種方式,招收了第一屆學生;2008年,本科戲劇學(黃梅戲編導方向)專業也開始了招生。
學院現有一支以省級教學名師、黃梅戲研究專家、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等為骨干的專業建設團隊,專業骨干團隊中,有省級教學名師2人,教授職稱者(含一級演員、作曲、編劇、導演)10人,副教授8人,講師15人,博士2人,戲劇戲曲學碩士及在讀碩士7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黃新德、蔣建國、吳亞玲、趙媛媛、李龍斌、馬自俊、劉國平等,都是學院的兼職教授和研究員。此外,學院還聘請了其他劇種的表演藝術家定期來院授課、講學。
在校黨委和行政班子的高度重視下,學院辦學條件不斷完善。現有教學實驗用房4000多平米,教學實驗儀器設備100多萬元,并與安慶市再芬劇院聯合建立表演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保證了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2007年,學校申報的“中央與地方共建優勢特色專業實驗室建設”項目獲得成功,“黃梅戲表演特色專業實訓基地”作為首個建設項目獲得了200萬元的資金支持,這將進一步提升的辦學條件。
此外,學院還成立了 “黃梅戲與民間文化研究所”,以加強黃梅戲研究。申報的《黃梅戲的改革與傳承研究》項目獲了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研究成果豐碩。(文/學生記者 萬美辰 圖/鄭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