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兩點左右,雖然離會議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安慶師范學院黨委書記趙曉和卻已經在龍山校區的行政樓前等待了。不一會,懷寧縣縣委書記范先漢,樅陽縣委書記汪恕東,潛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石力,大觀區區長劉文俊等相繼到來,趙曉和書記熱情地迎接上去,與他們一一握手歡迎。當天下午,安慶市下轄的12個縣(市)區的主要負責人應安慶師范學院的熱情邀請,共聚安慶師范學院龍山校區,就 “高校如何在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中實現科學發展” 、“如何為大學畢業生謀求就業出路搭建平臺”進行研討。

研討中,12個縣(市)區的負責人緊密結合各自的縣(市)情、區情,從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角度,暢談了“產學研”結合、頂崗支教以及人才培養、專業設置等內容。懷寧縣縣委書記范先漢認為,縣域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需要通過“產學研”結合來培養。他指出,懷寧縣高度重視“產學研”的結合,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出臺了針對性文件,縣里也與全國14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師院作為家門口的大學,我們渴求能夠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了解,這樣,有些課題我們就不必舍近求遠了”。岳西縣縣長周東明也提出,“岳西是中華禪宗的發源地,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岳西高腔,但是在挖掘和弘揚方面缺少研究和支持,我們非常渴望師院能給予我們幫助”。

懷寧縣委書記范先漢同志在會上發言
說到“產學研”的結合,樅陽縣縣委書記汪恕東更加具體地說,“我們樅陽有大規模的汽車零部件廠、海螺建材,有兩個鄉鎮銅礦、十三家紡織服裝廠,還有大小17家造船廠,產業基礎和資源比較明顯,我們非常渴望校地結合,攜手合作,共同發展”。汪書記激動地呼吁,“我們真誠邀請師院的專家,特別是應用型教師去縣里做客,蹲點、掛職都可以,一切費用縣里出”!汪書記的話引得會場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迎江區區長葉建說,“縣域經濟的發展需要高校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安慶師范學院在安慶市層次最高,實力最強,如何把知識優勢發揮出來,珍惜師院資源、開發師院資源,從而推動縣(市)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大觀區是安慶市石油化工產業的集中地,劉文俊區長在介紹了大觀區的相關情況后說,“我們會引導企業的老總們在開展培訓時候,不要舍近求遠,師院許多專業都有專家;我們也希望師院的專家能經常去我們的企業參觀、調研。我們愿意成為師范學院的實習基地,產學研轉化基地”。宿松縣王華縣長也認為,“師院是我們安慶市的人才庫、智囊團,應該對當前縣域經濟中的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知識層次和管理水平,幫助他們接受現代經濟理念,使他們真正地成為企業家”。

樅陽縣委書記汪恕東同志在會上發言
在談到師院如何為畢業生謀求就業出路時,縣(市)區的主要負責人都認為,師院需要對縣域經濟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充分調研,根據需要來培養人才,甚至設置專業。潛山縣縣長石力認為,高校應該面向市場,樹立產業理念,培養社會緊缺人才,“潛山縣是旅游大縣,縣里目前有五星級酒店2家、四星級酒店5家,大小星級共22家,我們迫切需要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其他的,像化工、機械制造、紡織服裝等方面的人才,我們也都很需要。我們要的人才,師院有的,我們優先考慮,支持本地高校。沒有的,也希望能根據縣域經濟的產業需要進行設置”。汪恕東書記也提出,“樅陽的造船業也需要大量人才,師院能否設置一兩個班,對口培養所需的人才?縣域經濟的發展,靠的是產業的支撐,一是人才,二是技術,歸根到底還是人才”。

潛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石力同志發言在會上發言
座談中,縣(市)區主要負責人們還都論及了各地對教師的需求,范先漢書記介紹說,“懷寧縣每年都需要教師100多人,但是在過去的幾年里每年只招收了40來人,缺口很大。從去年開始,我們加大了力度,招了180多人,而且引進了7個研究生。本科生我們要進行考試和試講,但是研究生只需要進行一個試講就可以了。我們歡迎師院的本科生前往我縣從事教育,也歡迎研究生能踴躍前往”。汪恕東書記說,“樅陽縣每年退休教師150—180人,今年開始,我們準備每年招聘200人,放到中小學中去,我們非常歡迎師院的畢業生前往我縣就業”。 石力縣長也指出,“師院應該立足師范特色,從目前安慶各縣(市)區現狀來看,師范生的需求還是相當大的。我們對師院的師范生素質很有信心,我們目前每年新進教師中,師院的占40%以上;目前全縣6000余名教師中,師院畢業的占近30%,他們基本上都是骨干教師”。

大觀區委副書記、區長劉文俊同志在會上發言
12個縣(市)區主要負責人在座談中結合各地實際,暢所欲言,踴躍為安慶師范學院如何實現科學發展把脈、支招,同時也表達了和師院加強交流合作的愿望。“我們希望和師院的合作渠道能更加暢通,讓我們清楚師院有哪些資源,師院也能及時了解我們的人才需求”,葉建區長如是說。對此,安慶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朱士群表示,“下一步,我們準備在大學里開辦一個‘縣(市)區書記、縣長講壇’,定期邀請大家來學校作報告,讓我們了解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幫助我們大學生更好實現就業,也為我們進行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提供依據”。

岳西縣委副書記、縣長周東明同志在會上發言
當天,與會的安慶師范學院的院系負責人們普遍感到深受啟發。“我們收獲很大,這個座談會幫我們打開了一個思路,我們要將眼光從安慶城區經濟拓展到縣域經濟,要從校企協作擴大到校地合作。這個座談會讓我們開了眼界。下一步,我們經濟管理學院將認真進行調研,讓我們的教師、學生在縣域經濟的大潮中謀求更加廣泛的合作和發展舞臺”,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汪時珍教授會后感慨地說。

迎江區委副書記、區長葉建同志在會上發言
“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校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而服務地方又是我們高校的重要職責,是高校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科學發展,就要了解社會需求,想方設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使學生充分實現就業,只有如此,他們才能學有所用,實現人生價值”,在談到這次座談會的意義時,該校黨委書記趙曉和認為,“多年以來,我們形成了良好的辦學理念,就是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這次學校與縣(市)區的合作是在校企協作的基礎上更深入了一步,今后我們還將持續開展下去,這是學校實現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太湖縣委副書記、縣長應杰苗同志在會上發言
趙曉和書記所提及的“校企協作”,是安慶師范學院自2005年開始、通過與企業聯姻拓展學生就業渠道的一個新舉措,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四屆。通過校企協作,安慶師范學院聽取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意見,從而拓寬專業設置,加強學科專業改造,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學校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

宿松縣委副書記、縣長王華同志在會上發言
目前,學校已簽訂了近百項產學研協作項目,在40多個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為大學生增強實踐能力提供了優越環境。在校企協作的過程中,安慶師范學院還積極在師范教育方面與當地謀求合作,2007年該校與安慶市教育局開展了“雙進工程”,實行“中學名師進大學講堂、大學教師進中學課堂”;2008年9月,該校又在安徽省率先啟動了頂崗支教工程,首批選派了315名師范生深入了安慶市4區4縣72所中小學進行頂崗支教。2009年初,第二批279名學生再次深入70余所中小學開展支教。這些學生通過為期半年的支教,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提升了就業競爭能力。校企協作、校地合作,為安師院的畢業生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就業平臺,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讓眾多大學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