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汪時珍到安慶市迎江區人民路街道和新河路街道,看望正在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師生,為隊員送去慰問品。迎江區政府副區長孟澤婧、團市委副書記羅丹,我校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參加慰問。
在人民路街道黨群活動中心,汪時珍一行旁聽了“青年新聲?藝心向黨”理論普及宣講團成員面向基層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并與團隊師生親切座談。座談會上,汪時珍對迎江區為實踐服務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在聽取實踐團隊的匯報后,汪時珍對實踐團隊的表現予以肯定,他指出,實踐團隊要做到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受眾的群體特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引起共鳴的宣講;要做到以宣促學,充分準備、認真備課,通過實踐深刻掌握理論,不斷提升宣講能力;要做到理實交融,在走基層、進社區、訪民情的過程中,用心去看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治理,深刻感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中汲取奮進的智慧力量。
在新河路街道新龍社區,汪時珍走進“非遺傳承?公益之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教學課堂,參觀了同學們制作的纏花作品,與同學們親切座談交流。他強調,要將非遺創作與安慶師范大學元素、與安慶文化特色相結合,強化造型設計,打造原創特色文化品牌;要將非遺傳承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為非遺尋求市場,讓“非遺文化博物館”行走起來;要將美育傳承與傳播相結合,以傳承非遺為基點,創造、培育和傳播“美”,做美的使者。
青年新聲?藝心向黨”理論普及宣講團和“非遺傳承?公益之行”暑期社會實踐團是學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團隊,重點面向基層社區、中小學、企事業單位開展理論普及宣講和非遺文化傳承。同學們表示,在“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得到了鍛煉與成長,回到學校后將更加刻苦學習,不斷提高專業本領,做好文化的傳播者,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奮進力量。(撰稿:陳燦 王爽爽 攝影:權琪 陳燦 編輯:江偉 審核:陳東 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