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蘇州大學閉幕的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傳來喜訊,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楊國才教授、張時玲副教授指導,楊昌宇等同學共同完成的作品《金融生態視角下小微企業民間融資調查報告》獲得全國二等獎,這是今年我校在全國“挑戰杯”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201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楊昌宇、汪業建、童遙、雷淇淇、涂睿、張昊雄6位同學歷時一年半,對合肥、蕪湖、安慶、六安四地小微企業、銀行、投資擔保公司等進行深度訪談和調查,樣本涉及300余家企業單位,最終形成了《金融生態視角下小微企業民間融資調查報告》。作品相繼獲第五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和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二等獎。
接過戰書 踏上奪杯征程
2012年9月,在輔導員張軍老師的鼓勵下,2010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雷淇淇、涂睿、張昊雄、童遙、汪業建和楊昌宇等6人組隊參加“挑戰杯”。之前他們了解過2009級學長參加“挑戰杯”的經歷,也深知“挑戰杯”之旅的激烈與艱辛,但他們沒有退縮,希望抓住機會拼搏一次,于是欣然接受了這份挑戰。
6名成員皆是班級骨干,楊昌宇、涂睿是班長,雷淇淇、童遙是團支書,汪業建、張昊雄是副班長。他們各有所長,雷淇淇擅長論文寫作,曾參加過“小挑”賽事,榮獲省賽三等獎,實踐經驗最為豐富;涂睿擅長PPT制作,對設計搭配圖形運用非常嫻熟;張昊雄擅長主持與演講,是院級和校級專業主持人;童遙專業知識基礎牢,擅長溝通交流;汪業建擅長數據處理和運用PS軟件。這樣的團隊構成,可謂強強聯合,各具優勢。團隊組建之后,學院院長楊國才教授與張時玲老師為他們確立課題作指導,團隊就此踏上“挑戰杯”的征程。
堅守希望 為夢想付出
談到“挑戰杯”,楊昌宇覺得,最難的就是堅持,撐住了,離成功也就更近了。2012年10月,他們開始設計問卷。問卷設計的過程異常艱辛。在初期實際調研中,由于問卷題目太多,用詞過于專業,艱澀難懂,反饋效果很不理想,離預期差距太大。由于時間緊,隊員們不得不連夜奮戰,對問卷進行多番修改,不斷調整充實。問卷定下來以后,2012年寒假,隊員們分別到合肥、蕪湖、安慶、六安等地進行調研,在4座城市中發放了上千份調查問卷,同數十名市民面對面地交流,取得了大量一手資料。
調研中,因為不是通過引薦,很多受訪者認為的問題涉及企業機密,對于陌生的調查者不是很配合,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充滿警惕,不愿透露也不愿合作,增加了調研的困難。楊昌宇在向一位服裝加工廠老板介紹問卷調查時直接被轟了出去。這些都曾使隊員們備感沮喪,幾欲放棄。好不容易,問卷整理好了,汪業建連熬幾個通宵做好數據庫,進行數據統計。
后期由于問卷設計沒有建立計量模型,論文模型缺失,使得論文質量缺乏有效支撐,論文寫作遭遇瓶頸。看著沒什么希望,有人想放棄了。團隊開了一個小會,隊員們相互勸慰著,想到學院的囑托,想到前期的努力,大家咬一咬牙,重新拾起桌角的論文,重新調整了思路。接下來的日子,為了順利完成作品,隊員們加班加點,晚上去教室討論,天亮了再回去上課,都是常有的事。
創新思考 打磨高品質
對“挑戰杯”而言,創新是關鍵,同時要注重作品的時代意義,體現時代的熱點,還要有全新的研究視角。問卷完成了,數據統計了,真正的寫作才剛剛開始。他們一開始選擇了以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間借貸與民間融資問題。課題選擇了熱點,但新意不足。反復思考之后,他們開始尋找新的角度、方向來調整作品。最終選取了金融生態作為研究視角。
從參賽伊始,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靈活運用專業知識,運用大數據的調查模式,進行調查走訪。賽前,他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參加答辯,修改論文,完善PPT,將細節做到最好。指導老師張時玲搜集了大量的前沿材料,楊國才教授、李亦亮教授分別為作品進行宏觀上指導,提出大量修改意見。賽前的幾天,因為時間緊,團隊經常熬夜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省賽前夜,楊昌宇在兩點時去張昊雄和涂睿的宿舍,看到他們依舊還在奮戰——改PPT,改演說稿。雷淇淇也在徹夜準備答辯。
團隊的成功離不開學校和學院的支持,經濟與管理學院團總支副書記張軍老師總結比賽時說:“校團委、學院對他們參加‘挑戰杯’是大力支持的,全程跟進。他們這次獲獎,學院也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校團委聯系專家、教授進行經驗交流。從立項到省賽,再到國賽,校團委、學院全程都予以跟進,提供了很多支持。學院為團隊提供了討論和修改的場地,給予經費支持,還邀請了博士團隊對作品進行預打磨,開展模擬答辯,使作品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充實。
收獲的,不僅僅是比賽
參加“挑戰杯”,得到的不僅僅是研究的成果。每一個參加“挑戰杯”的學生,都會有一段難熬的歷程,但相較于付出,收獲顯然更加珍貴。在全國決賽現場——蘇州大學,他們發現身邊高校云集,雷淇淇更新了空間說說:“第一天封閉答辯。展臺前邊安工大,后邊北大,左邊廈大,右邊清華,斜對面還有浙大和人大,而我們安慶師范學院處在中間,備感壓力山大。”是的,壓力很大,動力也很足,正如楊昌宇說的那樣:“回顧一年來的歷程,師院以她最大的力量幫助我們開闊眼界學習知識,感受‘挑戰杯’的巨大氣場,這是我們大學四年最好的際遇,時我們最豐富的經歷,意義非凡。比賽盡管結束了,我們依然會奮斗不止,努力向上!下一屆香港‘挑戰杯’,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參與到這個大舞臺中來!”
近年來,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在“挑戰杯”競賽中成績顯著,獲得省級獎項7次,國家級獎項2次。 “學生在這樣高規格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也是對學院當前專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肯定”,學院黨總支書記李亦亮教授談到比賽時說道,“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學生的學術科研活動,注重學生專業素質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目前形成了以‘挑戰杯’為龍頭的科學系統的專業競賽體系。今后,學院將堅持把創新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創新創業作為主要抓手,注重精神傳承、文化構建、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新途徑。”(楊昌宇 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