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文學院吳伊瓊博士在菱湖校區310教室做了一場題為《尋找故事的罅隙——紅樓夢的文本生成論》的講座。本次講座是“文典讀書寫作工作坊”第四期,由工作坊負責人、文學院江飛教授主持,馬克思主義學院董飛博士、文學院劉超博士擔任特約嘉賓,文史專業的約60名學生聆聽了本次講座。

吳伊瓊老師在講座中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對《紅樓夢》的閱讀體驗和研究心得,通過綜合運用了比較文學、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多種跨學科方法,對《紅樓夢》文本中的故事罅隙進行了嚴謹科學的探究考證,為同學們生動細致地講解了《紅樓夢》中存在的諸多矛盾。吳老師以林黛玉為例,根據文本細讀指出與之相關的“前文本”和曹雪芹的“金谷園情結”“林四娘情結”等,詳細解析了這一人物形象的幾次嬗變、分裂與整合,從而令人信服地推斷出黛玉形象的生成過程。“與其求石頭于既證之后,何不識紅樓于未有之先?”,在講座最后,吳伊瓊博士以此鼓勵在座學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積極參與到“紅學”研究之中。隨后,多位同學提出問題,吳老師一一進行了解答,再次鼓勵大家循序漸進地閱讀和研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次講座可謂一場知識論與方法論相融合的別開生面的展示,不僅讓大家對《紅樓夢》這部經典名著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和理解,更啟發了同學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讀書學習中,要建立自己的問題意識,培養科學的實證精神,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和研究能力。(通訊員 楊潔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