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受安徽省計算機學會和我校計算機與信息學院邀請,北京大學金芝教授在第三屆ACF江淮信息技術發展論壇,圍繞智能時代軟件工程學科專業建設,作題為“軟件定義時代的軟件工程”專題報告,150多位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和我校師生共同聆聽了此次報告,報告會由我校教務處處長蘇本躍教授主持。

金芝教授從軟件工程的視角出發全面分析了“軟件定義”帶來的挑戰。從軟硬一體化到軟件產品化,再到軟件網絡化、服務化,詳細介紹了軟件發展的歷程,并從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控制科學和人工智能四種科學深入闡述,解釋了“軟件定義”時代的軟件工程的內涵,全面分析了“軟件定義”的基本理念。
金芝教授指出,“軟件定義”的理念為我們帶來了人、機、物互聯互通和有機融合的可能性,但也為軟件技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她鼓勵計算機專業學生和從業人員要把握機會,敢于挑戰,在“軟件定義”的時代堅持鉆研,有所作為。
人物簡介:金芝,博士,北京大學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任北京大學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軟件工程),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與常務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軟件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任IEEE TSE Associate Editor,《軟件學報》執行主編,《計算機學報》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軟件需求工程、知識工程、和基于知識的軟件工程等,出版英文專著2部,中文編著1部,發表論文150余篇。2006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文/學生記者 汪傲 蔡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