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慶3月3日電)“您孩子可能攜帶藥物性致聾基因,在后期要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安徽省安慶市,“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的實施,讓許多人明白原來“一針致聾”等現象都是真實存在的。安慶市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在全市范圍內做“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的城市。
據了解,“安慶市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目標是免費為一萬例新生兒做基因篩查。自2017年7月以來,已收樣7114例,檢測了4704例,其中陽性201例,包括藥物性致聾16例。
安徽省安慶師范大學生物芯片工程中心暨安慶市立醫院臨床分子檢測實驗室師大分部(以下簡稱“實驗室”)的談凱博士告訴記者,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是在新生兒出生3天后,得到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完成信息登記,通過檢測與復診新生兒足跟血所攜帶基因,再反饋給家長。
據悉,該篩查項目的結果分為三類,先天性致聾基因、藥物性致聾以及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一巴掌致聾”)。針對三種情況,項目組會分別告知家長盡早安裝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提醒家長并發放藥物使用指南卡、給予生活建議,進而避免孩子因聾致啞、“一針致聾”、因腦部震蕩致聾。
2日,劉仁萍就收到了這樣的短信。“我今天收到檢查結果才知道我的二寶攜帶藥物性致聾基因,幸好做了檢查,不然以后會有大麻煩。”劉仁萍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出生時,醫生通過制造聲音觀察新生兒的反應,進而判斷孩子聽力是否正常,如今的基因篩查,讓她準確知道孩子是否帶有致聾基因。
通過基因篩查項目的新生兒,一生都不會耳聾嗎?“安慶市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負責人朱慶豐教授表示無法保證,雖然當前的技術水平已進入臨床階段,但基因篩查項目只能起到提前知曉與預防的作用。
“在目前所做的4704例中,耳聾基因攜帶率約為4.28%,符合正常水平6%。”朱慶豐告訴記者,該項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聾啞人的比例并引起人們對耳聾基因攜帶者婚配問題的關注。 (夏瑩 陳東)
中新網:http://shehuixinwen.com/html/fu/2018/03-03/8458861.fugzy.htm
人民日報客戶端:http://app.peopleapp.com/Api/600/DetailApi/shareArticle?type=0&article_id=1046415
網易:http://news.163.com/18/0303/14/DBVSSQ8V000187V5.html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o/2018-03-03/doc-ifyrztfz7154800.shtml
中國網:http://media.china.com.cn/dfcm/2018-03-03/1230543.html
上一篇:中青在線:安慶師范大學志愿者四年愛心接力 溫情助力單親雙胞胎兄弟成長
下一篇:《皖江晚報》:“學霸”搭起小課堂助同學迎戰期末考
關于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高校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整治監督舉報方式的公告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安慶師范大學2025年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
安慶師范大學面向全球公開招聘二級學院學術院長預公告
教育科學學院組織師生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
資源環境學院組織師生共同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
黃梅劇藝術學院組織師生集中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
美術學院師生共同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
版權所有:安慶師范大學 皖ICP備16009723號 皖公網安備 340803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