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距離安慶師范大學近109千米的岳西縣河圖輔導小學里,孩子們幾乎不知道什么是“手語”。7月16日,安慶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泉水“叮咚”志愿服務團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4名支教大學生在為小學生帶來豐富文體課程的同時,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河圖輔導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新穎的手語教學課。

觀察動物的投影形狀、用手指或手臂擺出固定的動作、投影在幻燈片上……岳西縣河圖輔導小學二年級和三年級的課堂里,支教大學生們寓教于樂,帶領學生學習手語,并將“感恩父母”的主題融入課程,共同學習手指舞《感恩的心》。
“小朋友們,如果你們想向父母表達愛意,但卻不好意思的時候,還有哪些方式能說出自己的心聲呢?”地理科學專業2018(1)班的余淑童通過簡單的例子引導孩子們了解手語的重要作用,隨后她帶領學生們用手指、雙手和手臂做出簡單的投影形狀,學生們踴躍走上講臺展示自己學習的“手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年級的王嘉萌是第一次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趣味的手語學習令她很感興趣。她說:“以前都不知道什么是手語,今天我學習了怎么用手擺出小兔子和小羊的樣子,感覺這次暑假的學習是一邊玩一邊學,很有意思。”
“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可以做成小兔子的眼睛”“手臂彎曲像不像一條蛇的形狀”“回家后你們可以用手電筒完成投影”……課堂上,余淑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疑惑耐心解答,她說:“通過學習手語知識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聾啞特殊兒童的感受,幫助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手語是無聲的語言,學習手語也能掌握一種新的交流方式,讓孩子們更好地表達內心的想法。”
為了更好地教授手語課,余淑童在“三下鄉”支教活動還未開始時就已開始準備手語課的內容,她說:“上大學以來一直就想找機會作一些志愿服務工作,之前參加的青旅義工活動和擔任博物館義務講解員的經歷也增加了我社會實踐的經驗,希望這次支教活動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教會孩子們新的知識。”
除了能與學生互動的手語課,泉水“叮咚”志愿服務團開設有語文、音樂、國學、話劇、手語、禮儀、茶文化、趣味實驗等課程。服務團隊長蔡艦表示:“通過組織義務支教活動,一方面能傳達我們對農村地區學生的愛心,給他們帶去快樂學習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也能讓我們通過實踐活動提升自身的素質。”
汪習習 趙文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蔣六喬
原文閱讀網址:
安徽網:http://m.cmstop.cloud.ahwang.cn/ios/p/192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