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訊員 邱焱平)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安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2名大學生組成的“筑夢挑花”非遺傳承實踐團在安徽省望江縣鴉灘鎮馬不停蹄地干了一系列的工作。
其間,他們拜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望江挑花傳承人王世福,向當地挑花能手學習望江挑花的常用針法,探討挑花傳承方式,學習制作紡車和操作臺,舉辦望江挑花路演,為當地小學生講授望江挑花知識并教授剪紙、書法等課程……
“望江挑花古樸典雅、新穎別致,曾3次入選人民大會堂,成為引人注目的藝術飾品。但現在望江挑花這一非遺文化發展很艱難,老一輩會挑花的人年齡大了,眼睛看不見紗,沒有傳人。年輕人又不愿意學。”當地的老藝人王世福介紹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優秀的鄉村文化日益凋敝,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缺少傳承主體。”非遺傳承實踐團的隊長呂孟萍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發揮專業特長,可以將望江挑花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給更多的年輕人,應用到現代生活中。
在為期16天里,這群大學生在當地居民的帶領下逐戶走訪。“我們在當地居民家中找到了很多用望江挑花裝飾的老物件,比如頭巾、枕套等,還看到了制作望江挑花土布的紡線機和織布機等。”據隊員楊志介紹,大學生們特地在人流量大的街道舉辦了一次望江挑花路演活動,現場進行工藝展示、作品展示、播放視頻等,吸引了來來往往的村民駐足觀看。
此外,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望江挑花的發展現狀,更好地傳承、發展望江鄉村文化,隊員們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群發放了數百份調查問卷,并進行了數據分析。
“開學后,我們將在校園里籌建挑花俱樂部,將鄉村挑花藝人聚攏起來,在圖案的設計上,嘗試把黃梅戲元素融入進來,通過‘非遺+’的產業模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隊長呂孟萍表示,接下來將發揮美術學院師生的智力優勢,創新挑花圖案、技法,提升挑花的美學品質。
目前,該團隊正在制作《尋紋·望江挑花》紀錄片、簡易實用的教學視頻和優秀作品圖冊。他們希望通過多種媒介將望江挑花藝術傳播出去。
“文化的復蘇與創新是鄉村振興的一部分。美術專業的學生學習、傳承望江挑花藝術,既能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又能發揮專業特長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安慶師范大學團委書記陳東介紹,下一步,校團委將組織團隊,學習與傳承岳西高腔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09月03日 07 版
原文閱讀網址:
中國青年報:http://zqb.cyol.com/html/2019-09/03/nw.D110000zgqnb_20190903_5-07.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