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耕田、樹下喝茶乘涼……這些鄉村生活場景變成墻繪出現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上前村和古樓坦村里。8月24日—30日,安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10名學生前往黃山市休寧縣上前村、古樓坦村進行義務墻繪,一幅幅包含農耕文化、古樓坦傳說的墻繪使得250余平方米的空白墻壁煥然一新。

“在來墻繪之前,我們確定了綠水青山、農耕文化和古樓坦傳說的主題,每個人搜集了相關的繪畫素材,也計劃好了工作進度以及合作分工。到了村子之后,我們去看了需要繪制的幾面墻,根據墻體面積和周圍環境確定初稿以及創作方式。”環境設計專業2017(1)班的康娟介紹,在確定初稿后,他們與村里的人進行了選擇和提議,最后定稿。
天氣炎熱,但同學們并沒有因為烈日而退縮,一直在戶外堅持繪制墻繪直至完成。“我覺得既然選擇做了,就要把作品認真畫完,天氣熱也是能克服的。大家都很團結,從選圖到最后收工都十分嚴謹。”美術學專業2017(3)班的潘思慧說,天氣炎熱,他們也合理地調整了繪畫時間,早晨六點就開始畫,中午短暫休息,避開最熱的時間段,下午畫到傍晚七點鐘左右結束。
“除了天氣炎熱,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不過大家都克服了。村子里有兩面墻都是很高的,高度大概四五米的樣子,我們得搭架子上去畫。”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18級的李佳偉表示,高空作業有一定的危險性和難度。對男生還好,女生會有一些恐懼,但是她們還是克服了恐懼,勇敢地站在架子上,進行畫作。
在繪制墻繪過程中,不少村民前來觀看。“村民都很好奇,所以會來圍觀我們畫畫,還根據實際情況,給我們指導,比如耕地的牛怎么樣、插秧怎么插之類的,我們畫畫需要的板凳、細長的竹子等,他們都很熱情地提供給我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18級的李佳偉說。
“在畫墻繪過程中,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有一天中午太陽特別的大,我們在畫的時候,烤得皮膚疼,村里的人開車去買來了遮陽帽和毛巾送給我們。一個姐姐還給我們帶上帽子,把毛巾浸濕了,圍在我們脖子上。”環境設計專業2017(1)班的康娟表示,村民們還給她們送水,當時就覺得很溫暖,感受到了村民的關懷。
墻繪結束后,談及幾天的實踐經歷,10名學生都表示收獲滿滿。“感覺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實踐經歷,豐富了我的閱歷,也給自己的暑假添了個完美的句號。通過這次墻繪,我對墻繪的繪畫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18級的李佳偉說,剛開始有些茫然,但是在學姐們的指導下他也可以慢慢著手畫,這讓他更加了解了繪畫,增加了自己的專業知識。
“這是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專業實踐的重要形式,也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查國平表示。(文/學生記者 邱焱平 圖/牛玉潔)
原文閱讀網址:
鳳凰網: http://ah.ifeng.com/a/20190902/7712779_0.s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