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4月11日,本報“網絡思政特色工作百校行”首站走進安慶師范大學,在百年敬敷書院感知育德于教、潛心育人的深厚文化底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有機融合,形成了制度、體系和團隊的全方位立體構架,在新時代大背景下,凸顯出新的生機活力和奕奕風采。
思政工作信息化呈“三名”特色
一校一品
名站 名欄 名品
安慶師范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華秀梅是“huahua在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創始人,她表示,工作室是適應學生群體新變化,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分層、分類引導,積極探索網絡引領引導、互動體驗、全新服務、情感溝通四條路徑,立體化開展網絡宣傳,特色化推進思想引領,立足學校工作實際,創新活動載體,拓展引領路徑,實現了思想引領工作的平臺化、網絡化、全員化和長效化。為學生打造貼心的“指尖校園”服務,在服務中引領青年思想;積極打造網絡思想引領專業化、平臺個性化,工作實現名師化。
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建設是該校推進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縮影。近來,安慶師范大學從價值引領、能力提升、行為塑造三方面打造學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新風貌。
據了解,該校有良好的信息化建設軟硬件基礎設施。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擁有大二層架構、7臺匯聚、365臺接入,信息點超過1.2萬個,有線網絡實現全覆蓋,全網無線AP1137臺,網絡出口6.6G。擁有金智OA系統、金智學生管理系統、匯文圖書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統。云服務平臺、統一門戶平臺、校園一卡通系統、校園安防系統等基礎應用平臺。
在教學資源上,網絡課程62門,引進超星爾雅課程近300門;電子圖書135.5萬冊,電子期刊5.6萬冊,學位論文88萬篇,音視頻資源8萬多小時;全校多媒體教室239間,具有錄播功能的教室十余間;超星名師講壇、外院自主學習平臺等。還制定了2020年信息化建設規劃,將繼續整合校內各應用系統,實現硬件集群、數據集中、應用集成。
同時,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學校是省首批易班發展中心、皖西南大學生思想動態研究中心、敬敷網絡文化中心。
該校學科專業優勢明顯,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傳媒學院、美術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新媒體、動漫、數字媒體專業等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學科八個。教師專業隊伍和專業學生骨干力量充沛。
同時,該校有省級網絡名師3人、校級網絡評論員教師隊伍10人、學生210人,專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36人,兼職60人。有108名專職輔導員、25名兼職輔導員。
多年來,該校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特色應用,注重名站、名欄、名篇的培育和打造。形成了六大名站、四大名欄和三大名品。
六大名站即皖西南大學生思想動態研究中心、安徽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名師工作室“huahua在線”工作室、省振興計劃敬敷網絡文化中心、“省十佳校媒”校新媒體中心和風華在線;易班發展中心(截至2018年11月,易班注冊認證1.6079萬人,下設20個機構群,公共群272個,話題60余個,輕應用10余個,自啟動至今共開展線上、線下活動30余項)。
四大名欄即網絡評論員專欄、社區微課堂、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微信yong社區,微信“young社區”訪問量已突破300萬人次,關注5.6萬人(最高峰),共發起話題2636個。
三大名品:精品網絡文化產品,師生共同創作了“學霸”成長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最美教師、我們的易班、校園期刊電子期刊《菁菁校園》等精品網絡文化,近三年,師生創作的網絡文化產品獲省級以上獎勵七十余項。精品線上活動,已連續三年舉辦網絡文化節,創建網絡團支部,舉辦系列易班精品活動。精品產學研特色化應用,依托有關專業師生共同創作了數字校史、數字皖江數、數字黃梅等系列網絡文化產品。
“五位一體”守護大學生心理健康
體系建設
教育與服務并舉 成體系 出實效
“喜歡身在大學校園的感覺,喜歡和大學生們相處,陪他們交流談心,一起成長。”4月11日,在安慶師范大學見到賈濤時,她剛從北京市學習、交流回來,風塵仆仆,滿臉堆砌著笑容。
1983年出生的賈濤性格開朗,活力四射。作為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中心副主任和專任教師,她是全校學生的知心姐姐,對于該中心的建設更是如數家珍。
賈濤說,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該校專門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機構。該中心以建設“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工作與成效水平領先,示范與輻射效應顯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目標。目前已構建覆蓋校、院、班、寢的四級心理援助網絡,形成了普測、普教、咨詢、預警、干預“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該中心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在龍山校區和菱湖校區均設有學生活動場地,設有個體咨詢室、團體活動室、心理宣泄室、音樂放松室、心理測量室、VR虛擬實驗室。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普查、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指導等工作,實現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近三年,工作涉及學生1.48萬人次,占在校生總數的26%。該中心業已形成四大體系,努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針對性,全方位彰顯心理育人價值。
教育教學體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推進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面向全體新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共34學時2個學分,并開設了《大學生愛情與性健康》、《人際交往心理學》、《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等11門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選修課程,1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和歡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日趨完善。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專題講座、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每學期開展集體備課、教學研討、專業技能大賽等。近年來一直堅持舉辦線上、線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書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微課比賽,極大地更新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學校還積極支持教師結合實際開展科學研究,組織編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申報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課題,拓寬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思路,并形成理論經驗加以推廣。
咨詢服務體系。優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加強心理咨詢軟硬件設施建設。強化咨詢服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與服務水平。現有專兼職心理咨詢師13名,同時在各學院選聘了17名具有相關資質的教師擔任心理輔導員。建立了完整的心理咨詢的值班、預約、重點反饋等制度,為在校本科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個體咨詢;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管理辦法、心理咨詢工作流程,以及心理工作人員工作職責和職業道德等相關制度;通過網絡心理預約、電話心理預約和當面心理預約相結合的方式,開通了心理熱線電話和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實現線上咨詢和線下咨詢同步進行,多渠道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印“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級心理委員培訓”等材料。
實踐活動體系。加強宣傳普及,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載體建設。充分利用櫥窗、宣傳手冊、網絡、廣播、公眾號、APP、網站等媒體,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節、學院專項教育、社團專題活動和心理健康網站四項措施,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每學年圍繞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舉辦“9·25”和“5·25”兩個主題的心理健康節活動,打造了一批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動,編印了“5·25 心理健康月優秀活動案例”和“心理健康教育簡報”等材料。截至2018年,“5·25”心理健康節已成功舉辦了12屆,取得了良好文化育人效果。各學院依托學科特點開展特色鮮明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項活動。各學生社團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活動。
目前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網站http://xljk.aqnu.edu.cn/、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官方QQ:2812429271;學生“四成”服務大廳、大學生心理協會、安心心理工作室、敬敷女生工作坊均有自己的微博、微信、QQ公眾號等,共同推進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成立大學生心理劇團,拍攝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片。
預防干預體系。完善心理測評方式,健全心理危機預防和快速反應機制,做好特殊時期、不同季節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經過多年探索,建立了學校、學院、班級、宿舍聯動的“四級”預警防控體系,形成了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快速反應機制。每年開展新生網上心理健康狀況普查,通過網絡輿情監控和日常心理排查、心理咨詢預警相結合的方式定期排查心理危機學生,做好對危機學生的跟蹤服務;積極探索與校醫院、精神疾病醫療機構的聯動協調機制,形成了校院(醫院)暢通的轉介、轉診機制;對心理危機事件中的學生及其相關人員提供支持性心理輔導,最大程度減少了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
賈濤表示,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對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點》,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目標,培育“心理育人”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工作室和課題建設項目。
2015年,該中心獲批省“2016~2018年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2017年建設項目”。2014年~2017年連續三年被省心理咨詢師協會、省心理危機干預學會授予“先進單位”稱號。學校申報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獲全國大學生素質教育優秀品牌活動銅獎,學生作品《大學初體驗》獲省2016年大學生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二等獎。
從“心”出發
特色社團
安慶師范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中心有很多特色工作,其中“安心”朋輩心理工作室和敬敷女生工作坊更是受到全校師生乃至安慶市其他學校師生的歡迎。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又一個“5·25”到了,安慶師范大學安心心理工作室的學生走進安慶起點自閉癥學校、安慶市第一中學、安慶石化第一中學、安慶醫科高等專科學校等四所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近萬名學生帶來了“心靈雞湯”。
“小朋友們,看這個風箏,用顏料筆在風箏的內面繪畫,想畫什么就畫什么。我們畫蘋果、太陽、笑臉都可以。”在安慶起點自閉癥學校的教室內,安慶師范大學星星語志愿服務隊的六十多位志愿者們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在空白風箏上作畫。藍天白云、紅彤彤的太陽、可愛的笑臉……原本空白的風箏不一會兒就豐富起來。風箏畫好后,在該校教師和家長的陪同下,志愿者們帶領這些自閉癥兒童前往安慶市體育館廣場放飛他們自己畫的風箏。“雖然這些‘星星的孩子’與外界沒有過多的交流,但他們十分配合,甚至還會和哥哥、姐姐們握手”。星星語志愿者服務隊隊長之一的汪昊介紹,他們每隔兩周就會來這里帶孩子們畫畫或者玩游戲。“這是我們第二次與自閉癥兒童一同制作風箏,我們希望通過手繪風箏的方式,幫助自閉癥兒童表達內心世界。這些孩子好動、充滿好奇心,我們的熱心與專業團隊精神將有助于自閉癥兒童緩解病情”。
安慶起點自閉癥學校教師黃蕙薪表示,學校里康復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畢竟還是比較單一的,而志愿者通過引導孩子放風箏,會有利于與孩子們交流,促進他們和人群的融合。“感謝志愿者服務隊的到來,這是孩子們難得的校外活動。對待孩子們,我們需要加倍的耐心、責任心、愛心,去呵護他們、關注他們、體會他們”。
據了解,安心心理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是校屬朋輩心理咨詢及輔導工作室,是學校唯一一個由心理學專業學生組成、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導的心理學專業組織。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有益補充,安心工作室本著“尊重,接納,助人,自助”的原則,開展朋輩間義務心理服務與科普宣傳,開展朋輩網絡心理咨詢、“安心心理熱線”業務。
同時,工作室將趣味性與專業性共同發展,開展了一系列自由、自主的特色活動;與其他組織、學校、社區接洽,承接心理服務、宣傳科普工作;與安慶市多所中學、高校深入交流、合作,舉辦了心理測量、心理涂鴉、同輩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的心理服務,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心理學專業人才,將服務范圍擴大至安慶市民,廣受好評。
2018年在吉林大學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學術交流會上,安慶師范大學的陳銀鳳副教授獲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工作者。陳銀鳳是安慶師范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中心兼職教師,現為省輔導員名師工作室——敬敷女生工作坊的負責人。她自2007年以來先后開設了《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女大學生性學教育與健康》等課程,利用課余時間義務為在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牽頭成立的敬敷女生工作坊獲批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改革計劃項目立項。該工作坊通過開展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網絡課堂“三位一體”的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安慶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亮點,對提升在校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她們的成長成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該工作坊成立于2014年,是以2007年開設的女生心理課堂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學生工作平臺,服務于女生的成長與發展。工作坊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和學生處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以團體動力學、積極心理學為理論依據,構建以課堂教育為基礎、素質拓展為主體、網絡課堂為輔助的“三位一體”的女大學生健康教育模式,開展針對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科普、網絡心理輔導、心理熱線、社區心理幫扶活動。
疏導讓他從“口吃”到培訓師
典型案例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校園事件屢見不鮮,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大學生一般會產生哪些心理問題?有時如何干預從而讓他們健康成長的?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怕,關鍵要發現它并能干預它”。
賈濤是安慶師范大學心理諮詢中心教師,在該校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八年。她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怕,關鍵要發現它并能干預它”。她表示,近年來預約進行心理健康諮詢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上了大學,發現環境和高中時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而讓部分學生不適應。
賈濤分析原因主要有大學生畢業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因此不少的學生因此而苦惱,由于現實中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引起眾多的心理問題;學業壓力過大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另一個形成原因,因為大學生的角色依然是學生,學習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大學課程并非外人想象般輕松;心理健康的出現與性格有一定程度上的關系;由于大學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和社交不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而很難適應集體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心理一時無法適應等。
每年新學期,安慶師范大學都會對所有入校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各院(系)輔導員會對測評分數較低的學生進行約談評估,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干預。
嚴云堂,安慶師范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他主要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嚴云堂在學校很有名氣,許多學生心理有問題后都喜歡找他進行干預。他手上有許許多多干預成功的例子:
男生A,安慶市某名牌高中學校考進安慶師范大學,但一年級時三門科掛了“紅燈”,父母非常著急,找到嚴云堂。第一次見面,這位男生有抵觸心理,經過開導,半小時后,男生放松了,接受了嚴云堂的開導。他表示,父母對他期望值高,但他自控能力差,沒人監督就想玩。嚴云堂要求“每周和他見一次面”,聊聊你這一周都干什么了。第一周、第二周男生都來了,但第三周說沒什么可聊的。嚴云堂表示,一定要有無形的人在監督他,告訴男生一次只要聊幾句話即可,男生堅持住了,三年后考取安徽大學研究生。
女生A,有段時間頭一直不舒服,上醫院檢查不出毛病,她的輔導員找到嚴云堂。嚴云堂讓女生放松,什么都不想,女生說沒事了,好多了。可是第二天回家后,她的頭又不舒服了。經過開導,又表示舒服多了,但只要一回家,又不行了。經過幾次反復,嚴云堂了解到是她的家庭出了問題:她的父母離婚了,父親性格外向,在上海市重新組織了家庭;母親沒有再婚,再加上母親性格比較內向,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之中,只要孩子一回家就對她灌輸負能量的東西,久而久之,女孩對這個世界很悲觀。“必須遠離母親的負能量”。了解以后,正好女生要實習,嚴云堂讓她到上海市實習,并且和父親在一起,現在女生已經工作,人非常陽光。
男生B,從小有口吃的毛病,但偏偏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上課喜歡發言,每次發言都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再加上男生家中經濟不好,二年級時,男生見到嚴云堂時說“我活著非常難受”。嚴云堂告訴他,你家中經濟暫且改變不了,但你的口吃是可以改變的,開始訓練口吃,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來讀,剛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再慢慢加快速度,每天至少訓練半個小時,奇跡產生了,男生在三年級時可以在講臺上演講了,四年級實習時到了江蘇省蘇州市擔任培訓師,“培訓師對語速要求非常高,男生成功了。”嚴云堂很欣慰。
心理委員的“微”觸點
微時評
王者,安慶師范大學2018級數學專業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他特別申請了一個微信小號,這是專門用來和班上同學聊天的專號,傾聽同學的心聲,了解和掌握同學的心理動態,幫助同學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據了解,像王者一樣,安慶師范大學現有的五百多個班,每個班都配有一名心理委員。心理委員每學年都會集中接受一次20個學時(四次理論課,一次實踐課)的專業培訓。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基層的觸角之一,心理委員扮演的角色就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平時深入到同學學習、生活的最前沿,捕捉、跟蹤并掌握大家的心理漣漪,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想說的是他們要做的事不必驚天動地,也無需驚天動地,更等不到驚天動地,真正意義上是于細微處見真性情。
就在前不久,王者剛剛牽線搭橋化解了兩位同學之間的隔閡與矛盾,讓雙方能夠牽手釋懷,重新握手言笑。心理委員觸點雖微,意義巨大。
□本版稿件特別鳴謝安慶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學生處、團委
原文閱讀網址:
安徽青年報: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648&CurrSid=15068&newsid=45728